•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富有之謂大業 日新之謂盛德

2020-08-27 14:3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8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特殊時期的一次重要會議。“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長遠、把握大勢,開門問策、集思廣益。

  在講話當中,總書記多次談到“創新”一詞。而創新,也正是國民經濟賴以不斷發展的內生動力。上個月,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也特別強調了創新對於企業發展的關鍵作用,並引用了一則典故來闡釋創新的重要性。他説——

  上述講話中引用的“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出自《周易係辭上傳》,意思是:廣泛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叫做弘大功業,持續永遠的日日增新叫做盛美德行。

  【釋義】

  “盛德大業”是《周易》提出的聖人標準。何謂“大業”?何謂“盛德”?《周易》認為“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對此,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疏曰:“廣大悉備,萬事富有,所以謂之‘大業’;聖人以能變通體化,合變其德,日日增新,是德之盛極,故謂之‘盛德’也。”

  北宋思想家張載的解釋與孔穎達有很大不同。他説:“富有,廣大不禦之盛與!日新,悠久無疆之道與!富有者,大而無外也;日新者,久而無窮也。”張載以“大而無外”解釋“富有”,不像孔穎達強調“富有”的物質層面,而更側重其精神層面。因此,真正的“富有”並不只是財富的積累,它應是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故而能成就“大業”。同時,張載以“久而無窮”解釋“日新”,不像孔穎達強調“日日增新”,而是強調“日新”的永續性和長存性。

  【解讀】

  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創新精神的民族,以偉大創造能力著稱於世。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發展居於首要位置。他強調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談到創新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引用《禮記大學》中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三千多年前的古語。他強調指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改革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創新,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中國已經進入“創時代”。今天,我們黨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廣大黨員幹部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更需要樹立革故鼎新的創新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將改革不斷推向深入。

  創新是化解危機的“金鑰匙”。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敏銳地覺察到,經過高速發展,浙江經濟開始減速,於是當機立斷:要破解浙江發展瓶頸,必須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騰籠換鳥”,“浙江只有鳳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按照這一創新思路,浙江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擺脫對粗放型增長的依賴,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發展現代服務業,變製造為創造,變貼牌為創牌,實現了産業和企業的浴火重生、脫胎換骨。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歷著深刻變化。在“十四五”即將開局這個關鍵時刻,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在“危”中尋“機”,在創新中攻堅克難,激發活力,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要守正創新、開拓創新,大膽探索自己未來發展之路。”(作者: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樊繼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