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中國的外貿越穩 全球産業鏈越暢通
“現在,中德兩國貿易往來正迅速恢復,每週都會有45~60趟中歐班列往來于杜伊斯堡和中國之間。這是一個創紀錄的數字!”近日,西班牙《國家報》援引德國杜伊斯堡市政財務主管馬丁 穆拉克的話進行報道。新冠肺炎疫情下,橫跨亞歐大陸的中歐班列開行量和貨物發送量逆勢上揚,截至7月底連續3個月開行超千列,連續5個月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這是中國外貿助力全球産業鏈暢通運作的一個縮影。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貿易今年以來大幅下挫,但中國外貿整體表現仍好于市場預期,好于全球主要經濟體。數據顯示,中國外貿出口連續4個月保持增長勢頭,7月份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進口則連續兩個月保持增長。這在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市場需求受到衝擊的背景下相當不易,充分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美聯社日前報道稱,7月出口數據顯示,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從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復活力。荷蘭商業銀行一位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説,與6月份相比,中國7月份的出口情況有了總體上的改善,不只是醫療用品出口,電子産品、汽車和服裝的出口也呈現增長勢頭。英國經濟研究公司凱投宏觀的中國經濟分析師馬丁 拉斯穆森認為,在政府相關刺激政策下,中國經濟將會在未來幾個月繼續復蘇,這將支援進口繼續回升,出口在全球疫情減緩的背景下也將持續恢復。
中國進出口持續向好,對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是個重大利好。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中國是65個國家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也是33個國家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疫情期間,因中國工廠生産的零部件缺貨導致其他國家後續生産線暫停的例子不少,這讓國際社會更加深刻認識到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中的地位。隨著中國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推進復工復産,全球産業鏈齒輪又穩定轉動了起來。今年6月舉行的第127屆廣交會吸引了來自217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在“雲端”註冊洽談,表明中國外貿穩定向好對世界意義重大,也讓美國一些政客鼓噪的“脫鉤論”不攻自破。
下半年,世界經濟下滑對需求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産業鏈供應鏈依然阻力很大。中國穩外貿下一步“怎麼幹”?對此,中國商務部負責人近日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相對論》節目採訪時明確指出,落實好財稅、金融、保險等政策,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的試點,籌辦好第三屆進口博覽會等。中國海關總署負責人則在採訪中透露,將進一步降低口岸的通關時間,繼續推進跨境電商退貨和出口監管等一系列新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文提出15項穩外貿穩外資的政策措施,包括更好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以多種方式為外貿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援、進一步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信貸投放、支援跨境電商平臺、跨境物流發展和海外倉建設等。這將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多支援和保障,不斷降低成本,發展新業態,從而穩住外貿主體,穩住市場。
當下的中國正“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樣的格局中,“穩外貿”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一方面,外貿是國際經濟大迴圈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通過打造穩定高效的産業鏈供應鏈與世界共用發展成果;另一方面,外貿發展有利於促進國內大迴圈。長期以來,大量優質的進口商品深受中國老百姓歡迎,進一步改善進口商品供給無疑將促進內需擴容提質,更好地滿足中國民眾消費升級需求。
在國際環境和全球疫情形勢嚴峻複雜的背景下,中國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基本盤,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世界,體現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一貫責任擔當。中國採取的一系列穩外貿措施以及取得的明顯成效,不僅有助於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運作,也為受到重創的世界經濟注入復蘇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