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七月份,中國經濟復蘇加速

2020-08-15 12:47: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7月份市場銷售繼續回暖,商品零售28920億元,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增長0.2%;貨物貿易出口16846億元,增長10.4%;中國製造業PMI為51.1%,比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8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7月份主要宏觀經濟數據。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7月份以來,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持續顯效發力,經濟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響,繼續保持了穩定復蘇態勢,主要指標繼續回暖。

  “買買買”提速,商品零售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7月份,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居民生活秩序持續恢復,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企業復商復市穩步推進。”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張敏解讀數據時指出,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重點商品消費等多項政策帶動下,市場銷售繼續好轉,商品零售實現同比增長,餐飲收入繼續回升,新型消費保持快速增長。

  受疫情衝擊影響,上半年各月商品零售額同比均下降,隨著疫情防控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商品零售市場持續恢復,7月份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0.2%,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汽車類商品消費兩位數增長,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

  新型消費持續加快。生鮮電商、門店到家等線上零售業態迅速壯大,網路購物保持快速增長。1至7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15.7%,比1至6月份加快1.4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5.0%,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

  貨物貿易出口增速,創下疫情以來的新紀錄

  我國7月份貨物貿易出口創紀錄,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出口額最高的一個月。7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29270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出口16846億元,增長10.4%。

  疫情發生之後,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穩外貿穩外資政策舉措,各地區各部門狠抓貫徹落實,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外貿企業迎難而上、創新發展、頑強拼搏,7月出口增速創下疫情暴發至今的紀錄,遠遠高於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

  “7月份外貿好于預期,出口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是因為中國經濟韌性和潛力巨大,調整適應能力較強,一系列支援穩外貿的政策對外貿企業穩定和擴大出口起到積極的作用。”付淩暉指出,中國的産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調整和適應外部變化能力強,抗疫物資出口起到拉動作用。

  從工業生産來看,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增速與6月份持平;環比增長0.98%。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0%、9.8%。從産品産量看,挖掘、鏟土運輸機械,汽車,工業機器人,智慧手機,微型電腦設備産量分別增長46.1%、26.8%、19.4%、19.2%、17.8%。

  市場預期整體改善,經濟向好態勢持續

  7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1.1%,比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2%,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連續5個月高於臨界點。“隨著統籌防疫和發展政策顯效發力,我國經濟景氣持續恢復,企業運營狀況不斷改善。”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説。

  市場預期整體改善的動力來自於向好態勢的持續增長。

  付淩暉分析指出,目前産業升級態勢沒有改變。從工業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同比分別增長9.8%、13%,都明顯快於整個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長。一些新産品增勢強勁,3D列印設備、智慧手錶、智慧手環都保持較快增長。

  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7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3.5%,較6月份上升1.2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增長態勢較好,7月份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13.7%,也快於整體服務業的增長。金融業、房地産業、其他服務業生産指數分別增長10.4%、7.8%、3.3%,比6月份分別加快2.9、3.9、2.3個百分點。

  從就業和物價兩個民生指標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與上月持平。雖然由於汛情的影響,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比上月略有擴大,總的看仍低於3%,仍然屬於溫和上漲。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