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那些事兒】失道寡助!美學者:美號召“討伐中國”的行動已徹底失敗

2020-08-15 12:47: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近日,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特德蓋倫卡彭特在《美國保守派》雜誌上發表文章,標題雖然寫的是"美國率領其盟友與中國對抗",但內文卻不得不承認美國政府讓其盟友(可能只有英國例外)一起討伐中國的行動已經徹底失敗。

  此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英國時,在華為等頗具爭議問題上向英國施加壓力,欲使英國人就範,結果卻是喜憂參半。在美國的脅迫下,英美很可能結成 "二國聯盟 ",但歐洲其他國家就是不買賬,亞洲也不買賬。

  英國《衛報》的國際事務編輯朱利安博格精闢地解釋了美國欲與他國結成 "聯盟 "的原因。他説:"特朗普政府應對新冠疫情失敗,不僅讓美國成為最大、最持久的熱點,美國人被禁止前往世界大部分地區,也很難不讓美國外交人員在勸誘其他國家政府共同對抗中國的過程中招致譏笑。

  無論是摔掉電話,還是輕視德國總理默克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韓國總統文在寅等重要盟友,美國總統特朗普這些反覆無常的任性之舉早已使美國疏遠了長期以來的盟友。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被美國理所當然地視為對抗中國的堡壘,但這回澳大利亞對蓬佩奧的挑撥予以抵制。澳大利亞外長瑪麗斯佩恩表示:“我們與中國的關係非常重要,我們無意傷害兩國的關係。”

  在亞洲,印度和美國形成針對中國的 "民主聯盟 "機會不大,因為印度無法輕易克服長期以來對美國的不信任。

  即使是受條約約束成為美國堅定支援國和 "重要安全盟友 "的日本,也已表現出不願意搭上已經失控的蓬佩奧列車的跡象,甚至是在比較溫和的問題上也是如此,從日本《每日新聞》6月7日的這篇報道中可見一斑:"日本選擇不加入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行列,為相關的香港法案抨擊中國。"

  至於韓國,按照韓國國會議長文喜相的説法,美國要求韓國 "要麼選擇中國,要麼選擇美國"的問題,就和 "問孩子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的問題是一樣的。此前,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不能為了安全而放棄經濟,也不能為了經濟而放棄安全。"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也在8月初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強調:“雙方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改變對方,而是都應尊重對方人民做出的自主選擇。”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直削弱他國對中國的支援力度,打造自己的聯盟網路。但是,日本對美國單方面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方式感到不滿。美國幼稚地退出各種軍控協議,也未能增強美國的國際地位。

  美國現任政府除了嘲諷聯合國,在贏得盟友方面毫無作為,反而使其盟友大失所望。在新冠疫情期間退出世界衛生組織,也是美國政府“沒譜”外交司空見慣的伎倆。

  美國輕視傳統機制,退出各項重要協議,破壞力之大,以至於政界隨處可聽見批評美國的聲音。

  "上個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再次發起了一場針對中國的演講。"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聯合國資深顧問傑弗裏薩克斯撰文寫道。"蓬佩奧的講話極端、過於簡單化,是十分危險的。這很可能使美國走上與中國衝突的道路。"

  同樣有説服力的分析來自一些保守派作者,他們深知蓬佩奧魯莽的舉動是在向中國宣佈新的 "冷戰”,都希望能抑制蓬佩奧這些舉動的不良影響。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能明顯感覺到美國的政策已經失去了方向。

  "特朗普政府骯髒的小秘密是,政府沒有戰略。這是一個由相互競爭的政策企業家組成的‘蛇坑’,其中大多數人對中國或世界事務了解甚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安德魯內森為美國《亞洲協會》撰文道,"對許多人來説,國內政治是關鍵考慮因素。"

  內森教授指出,“蛇坑”裏的“蛇”包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白宮顧問彼得納瓦羅和馬修波廷格、副總統邁克彭斯、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聯邦調查局局長克裏斯托弗雷和司法部長威廉巴爾,以及 “編外人員”美國眾議院前議長紐特金裏奇和美國極右翼民粹分子史蒂夫班農等人。

  好消息是,這個鬆散、不連貫的陰謀小集團已經陷入內鬥。如果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對現任總統不利,他們將無力發起新的 "冷戰"。

  我們只能希望美國的政客們能更加理智些。

  關於作者:金培力(Philip J. Cunningham)是一名亞洲問題研究員。文章內容不代表《中國日報》觀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