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大眾銳評:做好“小社區”這篇幸福生活“大文章”

2020-07-24 23:19:00
來源:大眾報業海報新聞
字號

  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春長山花園社區,考察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觀察習近平總書記近期的考察行程不難發現,“社區”出現頻率很高。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陜西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湖北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里社區……社區一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

  社區雖小,卻是千家萬戶的“大家園”。從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醋,到孩子入托上學、青年就業、老人養老,社區居住著最多的人口,聚集著最蕪雜的事務,最具“人情味”“煙火氣”。透過社區這扇窗,可以看到每家每戶發生的喜事好事,看到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看到人們的喜怒哀樂。在這個意義上,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社區建得怎麼樣、管得好不好、服務是否週全,直接關係著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區雖小,卻是社會治理的“大基石”。“神經末梢”“最後一公里”等比喻,生動描繪了小小社區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區成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全國400多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織密65萬個城鄉社區防控網,築牢堅不可摧的人民防線。“社區這次防疫工作功勞很大”,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中國社會的治理能力。經此一役,人們更深刻認識到,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社區治理是否高效流暢,不僅影響到基層群眾的幸福指數,更關係到整個社會結構的穩定與善治。

  社區雖小,卻是提高能力服務群眾的“大舞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是一門大學問。做社區工作,要有“大媽”熱心腸,更要順應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不斷提高社區工作的科學化水準。社區工作直接面對群眾,要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居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謀劃工作路徑向居民群眾問計,落實工作舉措靠居民群眾參與,衡量工作成效由居民群眾評判。群眾大事小事都在社區,要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使群眾生活更方便一些,使群眾表達訴求渠道更暢通一些。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社區工作必須與時俱進。要積極探索創新,樹立“多元共治”新理念,整合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力量,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提高社區服務水準,滿足社區群眾的多元化需求,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讓一個個社區成為群眾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園”。(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道)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