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丨“雲端”廣交會釋放中國擴大開放的積極信號

2020-06-26 08:41: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近2.6萬家海內外企業參展,來自217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註冊洽談,約180萬件商品在網上展示,數萬個直播間同時線上……持續10天的第12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俗稱“廣交會”)24日順利閉幕。這是廣交會60多年來因為疫情衝擊首次整體搬上“雲端”,釋放出中國堅定擴大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體現了中國努力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的責任擔當,有力提振了全球市場信心。

  作為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廣交會被譽為中國外貿的“晴雨錶”和“風向標”,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4月初作出以網上辦展替代實體參展的決定,既滿足期盼中國産品的境外採購商所需,也為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境外企業提供便利。

   “本屆廣交會舉辦成效符合預期。”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24日介紹説。據悉,本屆廣交會採購商來源地分佈創歷史紀錄,保持了多元化和全球化。這在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世界貿易組織23日發佈的更新版《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貨物貿易量同比下降3%,預計第二季度降幅約為18.5%。很顯然,廣交會為低迷的世界經濟貿易帶來一抹亮色。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推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廣交會今年繼續舉辦,正是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體現。

  一方面,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進步為更高水準開放提供支撐。此次廣交會網上平臺上,展品通過圖文、視頻、3D、VR等多種形式展示,特別是“外貿主播”直播帶貨形式廣受好評。其實,自2003年首次推出線上廣交會並首次建立跨國採購平臺以來,廣交會就一直在打造網上交易平臺,不斷創新服務形式。正是基於強大的網際網路産業支援,廣交會再一次綻放光彩。智利採購商羅德里格 奇洛詹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國外採購商無法實地參加廣交會,但廣交會並未就此中斷,而是通過網上舉辦的方式繼續為他們採購商品、洽談業務創造商機,同時還帶來了諸多便利。

  另一方面,儘管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從未停下擴大開放的步伐,正不斷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制度型開放。為給廣交會參展商高效合作護航,中國在智慧財産權保護、金融服務、通關便利以及人員往來等方面出臺多項支援舉措。比如,海關總署6月中旬決定在北京、天津、廣州等10個地方海關開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B2B)出口監管試點,通過廣交會線上成交的貨物可通過新的監管方式通關,享受新模式帶來的通關便利。澳大利亞迪倫馬特福特公司行銷經理威爾莫表示,中國的進口流程比較成熟,通關非常便利,下一步公司會將更多澳大利亞的優質食品出口到中國。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廣交會的“一帶一路”朋友圈繼續擴大。進口展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參展企業、參展産品數量佔比分別為72%和83%。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的“一帶一路”建設,在危機之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生命力。

  作為世界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家,中國做好穩外貿,將對全球貿易經濟穩定發揮關鍵支撐作用。今年前5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4.9%,但5月出口增長1.4%,延續4月正增長態勢。廣交會的成功舉辦,將有利於中國穩定外貿基本盤和國際供應鏈,形成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人們注意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4日再次下調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4.9%,比4月份的預測低近兩個百分點,表明全球經濟衰退將會加劇。陰霾之下,全球經濟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復蘇的動力。一個不斷擴大開放的中國正在為此努力。

  按照計劃,第128屆廣交會擬於今年10月中下旬舉辦,展位申請將於6月29日啟動。同時,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也將於今年11月如期在上海舉辦。“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指引,也是中國為世界經濟帶來的發展契機。“計利當計天下利”,這樣的中國擔當必然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