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了不起的五星村!
開欄語:
小康是人民的初心,也是人民的使命。從前,我們無數次想象著小康是個什麼樣子,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最後階段,每個人都在努力,為實現全面小康揮灑汗水。從今天起,中國吉林網、吉刻APP將同步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將記者親歷的小康故事講給你聽,將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挖掘出來,將身邊的點滴變化展現出來。我們堅信,我們的生活一定越過越好!
16日,正在改建中的長春問天物流園里,施工車輛和工人已經進場開工,一側的鋼架結構已經搭建起來,能看出一個市場的雛形。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地方,將從物流園改建為具有冷鏈物流能力的,集蔬菜、水果和糧油批發于一體的大型批發市場。
長春市寬城區欣園街道五星村黨委書記杜一寶看著正在改建中的問天物流園,思考著下一步的全國招商計劃。

從澇洼塘到物流園
眼下還將改建成大型批發市場
回想起過去,杜書記總是非常感慨。2013年以前,長春問天物流園這里是一片澇洼塘,深度大約有五六米的樣子。那個時候,村里的村民從來沒有想過,這麼個破地方,也能用起來,還能賺到錢。
五星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幅員面積6.13平方公里,有5個自然屯,全村戶籍總人口為4667戶、12266人。隨著城市的開發建設,村里的村民基本上都失去了土地。為了村子的發展和村民生計,村里利用自有資源,發展起村里的集體經濟。在2013年,村里準備興建物流園,村“兩委”班子成員走遍了全村,都沒有一塊合適的地方建物流園。正在發愁時,他們的目光鎖定了路邊的澇洼塘,這里緊鄰高速路口,交通便利,土地面積也剛剛好。



村幹部們說幹就幹,晚上收土,白天幹活。5個月的加班加點,在2013年9月初見成效,一個投資1.5億元,佔地7.2萬平方米,內設2.8萬平方米停車場,1.3萬平方米庫房,1萬平方米物流綜合樓,0.85萬平方米物流信息辦公室,集住宿、餐飲、配貨、停車、倉儲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物流園區“問天物流園”建成並投入使用。問起為啥叫“問天”,杜書記說:“我們村幹部就是要做到為百姓謀利益問心無愧,幹工作實實在在天道酬勤。”經過幾年經營,2019年,問天物流園區營業收入已經達到700萬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粗放型物流園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全村人奔小康的腳步一步不能停,為了讓物流園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今年,村里啟動了物流園改造項目。“右側庫房準備打造成冷鏈物流,另一側停車場改造成10000米的集水果、蔬菜和糧油批發的大型批發市場。我們的市場建成後,在長春市肯定也是數一數二的。”杜書記說。
同時,杜書記也說,即將改建完成的大型批發市場,不局限于長春這個區域,而是將眼光拓展到全國的水果、蔬菜產地商戶,把他們吸引過來。“受疫情影響,我們也要對商家制定一定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商家前來。”杜書記對未來充滿了信心,“7月中旬,批發市場就將改建完成,到時候歡迎大家再來看看。”
從自己種地到數字農業
4個村幹部1天能生產30噸大米
農民總有顆愛農業的心,2019年,村“兩委”班子經過研究,拓寬農業發展思路,將眼光鎖定集安市清河鎮,在這里建立了5000畝的水稻種植基地,創立自主品牌五星村鴨綠江大米。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投資200萬元建立數字農業係統平臺,對五星村鴨綠江大米水稻種植基地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在長春就能時時跟進清河鎮水稻種植基地的種植情況。
杜書記先帶著中國吉林網記者來到一塊大屏幕前,現場看看水稻種植情況。屏幕上顯示著水稻種植基地的實時畫面,稻田里水稻翠綠,兩位工作人員正站在稻田邊查看水稻生長情況。“水稻的長勢怎麼樣啊……”通過電話,杜書記與屏幕里看到的這位工作人員溝通水稻種植情況。
隨後,杜書記又帶著記者來到大米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忙碌著,一袋袋包裝好的大米正被送往倉庫。車間的設備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從大米進入車間到包裝好送入倉庫,只需要4名工作人員。“我們一天就能生產30噸。”杜書記笑著說,“這里工作的,就我們4個村幹部,別看我是書記,到我班,我也得來生產大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