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張超:夢向深藍 志在海天

2020-06-17 18:52: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據新華社電(記者梅常偉)渤海灣畔,一處臨海而建的訓練場,殲-15飛機巨大的轟鳴聲響徹雲霄——2015年3月14日,28歲的張超就是從這裡出發,開始了飛向航母的航程。

  張超像 新華社發

  他是海軍破例選拔、超常規培養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之一,同班的飛行員2013年就開始了學習訓練。也就是説,張超要在1年內趕上戰友們2年多的訓練量。如果他能做到,説明新的訓練方案是可行的,這將大大加快人民海軍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培訓進程。

  原單位捨不得放他走,張超先後飛過8型戰機,改裝殲-8飛機、新型國産三代戰機,他都是同批飛行員中第一個放單飛的,是全團公認的飛行尖子。

  張超自己也明白,選擇艦載飛行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意味著更大的風險。但飛向更高更遠的深藍海天,一直是他奮力追尋的夢想。航校畢業時,學校提出留他任教,張超堅決要求去作戰部隊,最終被分配到“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

  選拔期間,考官提的第一個問題是:“艦載機飛行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危險的飛行,你願不願意來?”張超回答説:“我知道危險,但就是想來。”

  張超從加入艦載航空兵部隊那天起就開啟了“加力模式”:6個月時,他追平了訓練進度;10個月時,他第一次駕駛殲-15飛機飛上藍天。所有的課目考核成績,都是優等。

  2016年4月27日,距離張超完成剩下的訓練任務、順利上艦,僅剩3個飛行日。只有在航母上完成起降飛行訓練,取得上艦資格認證,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那一天,按照計劃,張超和戰友們要飛3個架次的低空、超低空訓練。第2架次飛完,海面上薄霧漸起,能見度越來越差,第3架次被調整為陸基模擬著艦訓練。

  12時59分,張超駕駛117號殲-15飛機進入著“艦”航線。他的著艦飛行技術一直很出色,已完成的93.24%的飛行架次,數據評估達到3.12分,而2.75分即符合上艦要求。

  可是,就在張超近乎完美地精準著陸後,已經接地滑跑的飛機突報“電傳故障”,機頭急速大幅上仰,在超過80度仰角情況下猛然下墜。

  現場視頻和飛參數據顯示,從12時59分11.6秒發現故障到59分16秒跳傘,短短4.4秒時間裏,張超只有一個動作,就是竭盡全力推操縱桿,力圖制止機頭上揚,避免戰機損毀。

  然而,因為高度過低、角度太差,張超彈射跳傘後,被重重摔在幾十米外的草地上。去往醫院的路上,他問戰友:“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飛不了了……”

  15時08分,張超年輕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

  2016年,中央軍委追授張超同志“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榮譽稱號。

  2018年,經中央軍委批准,增加“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為全軍挂像英模。

  那些關注中國航母艦載飛行事業的人,不會忘記他的名字——

  張超,男,湖南嶽陽人,1986年8月出生,2004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入黨,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副營職中隊長,海軍上尉軍銜,一級飛行員。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7日 10版)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