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基建”風口下,看山東如何佈局領跑

2020-05-10 09:39:00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字號

  “新基建”從概念興起,到進入國家頂層設計,一躍成為刺激經濟復蘇背景下的政策新風口。現如今,“新基建”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各個省市都在積極佈局,紛紛發力“搶跑”。山東,就是抓緊機遇、發力新基建的典型代表。

  全國第一張區塊鏈數字營業執照、企業開辦全國最短用時紀錄、全國第一張醫保電子憑證均在濟南誕生,開通5G基站超過1萬個,“上雲用雲”企業超過10萬家,全國首個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落戶青島,濟南超算科技園投入啟用…… 憑藉前瞻的佈局、多年的積累,山東在“新基建”的發展中走在了前列。

  佈局“新基建”,山東持續加碼“籌謀已久”

  這個春天,齊魯大地上不斷吹送著關於區塊鏈的消息。先是青島正式獲批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資格,並在短短兩個多月內為37家涉外企業提供了便捷服務,實現出口融資放款3730.7萬美元。隨後,由山東大學校屬企業山大地緯牽頭編制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疫情防控資訊服務平臺建設指南》省級地方標準正式獲批發佈,成為全國首個“區塊鏈+疫情防控”標準,也是山東省首個區塊鏈地方標準。

  疫情之下,“新基建”風頭正勁,全國各地紛紛佈局,對於山東,更是籌謀已久。2018年12月,山東印發《數字山東發展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著力增強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網路安全基礎支撐,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去年,《數字山東2019行動方案》,《山東省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實施方案》,《關於加快5G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文件陸續出臺,為“新基建”的發展持續加碼。

  瞄準“新基建”,山東放大優勢“乘勢而上”

  在“新基建”這輪競賽中,山東可謂實力硬核、優勢明顯。數字經濟是“新基建”需求與規模的直觀反應。以山東省會濟南市為例,2018年,濟南市數字經濟規模近3000億元,佔經濟總量的37%以上。與此同時,濟南還是工信部認定的軟體名城,正高標準高起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目前,濟南擁有量子技術研究院、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等高端科創平臺,正加快“中國算谷”建設。浪潮集團提供了國內超過60%的人工智慧的計算力,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眾多國家級創新平臺,同時國家院士谷、量子谷、超算産業園、山東産業技術研究院等園區載體迅速崛起,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強的平臺支撐。

  更為難得的是山東懂得放大優勢,“乘勢而上”。5G是數字經濟戰略實施的先導領域,對山東經濟高品質發展意義重大。山東省積極搶抓5G發展機遇,全省16個設區的市均已開展5G網路建設,已建成開通5G基站約1.3萬個;濟南、青島實現重點核心城區連續覆蓋,煙臺實現部分核心城區連續覆蓋。

  發力“新基建”,山東強推快進“不遺餘力”

  1月4日7時58分,山東—河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環網工程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作,投入正式運作,標誌著當今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網架結構最強的華北特高壓交流骨幹網架基本形成;3月4日,隨著特高壓沂南換流站、棲霞500千伏變電站等特超高壓站端帶電檢測工作的圓滿完成,標誌著山東特超高壓電網2020年帶電檢測工作全面啟動……

  今年,翻開山東省重點項目建設清單,總投資2.9萬億元的1021個省級重點項目聚焦基礎設施、現代産業、社會民生、重大平臺四大重點領域,其中不乏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區塊鏈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身影。

  山東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也備受關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省充電樁保有量5.72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3.85萬個(含專用充電樁1.56萬個),私人充電樁1.87萬個。2022年底前,全省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將達到10萬個以上,基本建成“車樁相隨、佈局合理、智慧高效、保障有力”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目前,山東在智慧交通、智慧電網等方面已有探索,無人碼頭、智慧充電樁、智慧桿柱等作用逐步顯現,下一步基於5G的車聯網、智慧高鐵、“透視山東”等也將陸續落地。世界一流的智慧化港口網路體系、600公里智慧管廊等等,將大大拓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的賦能空間。

  發展“新基建”,不僅著眼當前,更利在長遠。伴隨著政策、技術等方面的發力,山東“新基建”必將開足馬力,全力加速,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邢曼華)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