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紫金e評:瞄準高品質脫貧的靶心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強調,要清醒認識和把握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任務的艱巨性,清醒認識把握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性,不放鬆、不停頓、不懈怠,把提高脫貧品質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扎紮實實把脫貧攻堅戰推向前進。
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要響鼓重錘,靶向聚焦。現在距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時間越來越近,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越到最後時刻,越要聚力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用好政策的“真金白銀”。脫貧攻堅,政策先行。從教師前往山區支教“扶智”,到專家學者走進田間地頭傳授技術;從網路村村相連,到小微企業和個人免息貸款……用好政策最大優勢,釋放更多潛能,才能産出不同效果。扶貧脫貧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每個環節、每個步驟都要層層落實,只有幹部群眾都能熟悉政策、了解政策,才能更好地配合。扶貧政策既要做好精細全面的“繡花功夫”,也要在“釘釘子”精神引導下有力推進,形成脫貧攻堅促“摘帽”的合力。讓扶貧政策發揮巨大的支撐和助推作用,為實現高品質脫貧提供強大的政策保證。
築起防返貧的“安全屏障”。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是脫貧攻堅重要的努力方向。在鉚足勁啃下“硬骨頭”的同時,也要加把勁築牢防止返貧的“安全屏障”,避免走“倒退路”“回頭路”,為戰“貧”勝利贏得更多的時間。把後發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構建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既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扶開工送一程”,同時探索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通過穩崗拓崗、增加就業、培育産業,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增收、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只有精準防返貧,才能做到穩脫貧,讓貧困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拓寬扶貧的“致富途徑”。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産業扶貧上下功夫,才能讓致富路越走越寬闊。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金米村,鼓勵在農産品的品質上做優,以“直播+電商”的模式,實現線上和線下銷售相結合,成為我國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縮影。最近一段時間,各類新媒體平臺涌現不少縣長直播帶貨,農民網上售賣本地特色農産品,這些都是拓寬農民致富路的創新方法。從無處銷售到一鍵售空,思路轉變,銷路不愁。增收帶來的是提質的“勤種”,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貧困群眾用幹勁拼勁打開“致富途徑”。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遠,走下去,定能到達。瞄準高品質脫貧的靶心,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真抓實幹,我們定能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共同邁進全面小康。(李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