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產業扶貧”共舞脫貧致富“華爾茲”
近日,農業農村部和國務院扶貧辦召開“三區三州”和52個未摘帽縣產業扶貧工作視頻會。會議指出,經過近幾年的努力,“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已取得明顯成效,每個縣區都形成了帶貧主導產業。52個未摘帽縣已發展主導產業122個,帶動300多萬貧困群眾人均增收1700多元,近三分之二貧困人口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這是一份高難度的答卷,這是一場時間緊迫的決戰,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剩下的都是貧中貧、堅中堅,必須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固本之基、治本之策。
聚財力,精心培育特色產業,跳出“圓舞曲”。貧困群眾要實現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依托當地產業發展,突出產業扶貧,因地制宜選產業,優化布局,以產業來實現貧困戶的脫貧奔小康。產業融合發展是幫助貧困群眾甩掉“窮帽子”、拔去“窮根子”的有效路徑,融合發展成果是農戶能否增收的關鍵所在。因此要因地制宜,用好用活生態綠色牌,充分發揮當地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發展劣勢轉化為後發優勢,把綠色打造成最亮的名片。
聚智力,精細探索幫扶機制,奏響“新樂章”。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扶貧必須注重提高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發揮產業融合機制力量,充分調動貧困人口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當前受到疫情的影響,電商扶貧、直播帶貨成為新晉“網紅”,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堅持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新路子,著力推進電商扶貧工作,促進電商扶貧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和其他電子商務平臺,推廣特色農產品,促進產業之間的線上線下融合,幫助貧困戶跑出脫貧奔小康的“加速度”。
聚合力,精密部署聯結機制,聯動“協奏曲”。人才興則鄉村興,人氣旺則鄉村旺。鄉村振興要補齊以基礎短板、築牢基石,必須強化人才支撐,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著力做大做強產業品牌提升影響力、競爭力。不僅要自己要帶頭發展產業、勤勞致富,還要以“1+1”的方式做好結對幫扶,帶領群眾發展生產,實現共同致富。在群眾有難事急事需要幫助時,挺身而出,為他們排憂解難。不僅要自己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鄉村振興戰略,還要向群眾大力宣傳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使黨的惠民政策能及時落實到千家萬戶,共繪小康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