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彰顯普通人的高貴與偉大——讀《你信大愛我信你——瀟湘家書抗疫篇》有感

2020-04-17 23:37:00
來源:太行日報
字號

  庚子年初春,我讀到一部特殊的家書集。這是一部始料未及出現的家書集。湖南省委宣傳部年初啟動“瀟湘家書”活動,旨在講述湘人的瀟湘故事,營造愛國愛家的社會氛圍。一場阻擊新冠肺炎戰爭突然在全國打響,武漢和湖北成了主戰場。不見烽火硝煙,時時生死考驗。洞庭連湘鄂,長江貫荊楚。湖南一部分醫護人員受命于危難之際,緊急調動,一馬當先,火速馳援江漢。驟然間,一個個小家庭裏,夫別妻,母別子,紛紛送親人上前線。此際多少擔憂,多少不捨,多少祝福,多少囑託,匆匆不能盡語,唯借一封家書表達。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及家人需要鼓勵,需要安慰。與死神競賽,搶奪生命的過程需要記錄,湖南文藝出版社劍及履及,這部《你信大愛我信你——瀟湘家書抗疫篇》應時而出。

  我讀這部抗疫家書,心中感動,屢屢淚濕。普通人的家書最有私密性,外人非特殊原因不可能讀到。但這部家書,寫作緣由皆為當下最大的公共事件,雖人情萬別,卻主題相似。作為一部三湘兒女抗疫鬥爭的特殊記錄,不僅應該使之公眾化,更是必須保存的寶貴史料。這些家書的作者,寫作時心裏只有一個説話對象:是那個在大年初一晚上接到短信,放下手中正嗑的瓜子,與女兒告別,奔赴湖北的父親;是那個在視頻中看著丈夫被口罩和護目鏡磨破了額頭的流淚的妻子;是那個因疫情緊急,告別時後悔因嫌父母嘮叨而發了脾氣的兒子。他們寫信的時候,憂心殷殷,千叮萬囑,筆下深情只想盡傾于親人前,並未想到有一天這信會成為公眾讀物。唯其如此,這些家書皆樸素,真實,不粉飾,無做作。每一封家書讀起來都特別真切,寫信人心隨口出,各人有各人口吻,性格鮮明,如在眼前。一位56歲的護士長寫信給兒子説:“乖兒子,現在換你守護這個家,媽媽要去守護自己的陣地了。”這是慈母的口吻。一位中學生在寫給他醫生爸爸的信裏説:“一襲白褂,兩手刀剪,你們就做了金盔鐵甲,為生民而一生博弈。”這是孩子的口吻。是的,孩子,你父親就這樣成了戰士,撲向了生死火線,與死神進行著殊死搏鬥!有一封信是《寫給天上的媽媽》。疫情發生,作為黨員幹部的兒子因為工作,不能如約在正月初三趕回老家陪伴母親,不想正月初四母親仙逝,做兒子的竟沒見上母親最後一面!孝子泣血,剖心難報,只能以一封書信,寫向天國,祈願母親安息!

  中國人受儒家文化濡染,訥言而敏行,情感表達含蓄,有時甚至羞澀。孔子説,“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老子也説,“信言不美”“善言不辯”。故中國人一家之內,哪怕父子夫妻,情感往往訥于言語表達。但寫信就不一樣。再不善言辭的人,心中有話,盡可借書信一傾而出。不僅僅能抒情,更因寫信比平時口語更正式,更莊重,更神聖,往往還把日常生活中難以講清的嚴肅話題,藉以書信的方式來表達,循循善誘,諄諄教導,書信便成為家庭中傳承家風,教育兒女的最佳方式,《傅雷家書》就是最好一例。這部《你信大愛我信你——瀟湘家書抗疫篇》裏,我們也常看到長輩對小輩的言傳身教。一位護士長寫信告訴兒子,當發熱門診急需人手,科裏的男護士們踴躍報名:“我們男護集體上!我們身體素質強!”這位護士長跟兒子説:“他們也才二十齣頭,比你大不了多少。”一位做醫生的父親寫信給兒子説:“爸爸不是傳説中的蓋世英雄,但爸爸想做你心中的英雄!”一位年輕女醫生寫信給愛人:“老公,我們二寶已經兩歲多了,兩個兒子都這麼可愛,我想為他們樹立一個榜樣。”孩子們也真受到了教育。一位中學生寫信告訴護士長媽媽:“我考慮了好久,鄭重地做出人生中第一個重要決定,我選了將來可報考醫學院的科目。”一位中學生見證過父親抗擊“非典”,支援西藏,這次又鏖戰于湖北,早已立下的當醫生的志願更加堅定。歲月靜好的時候,父母也許費盡口舌都難以打動平日嬌生慣養的孩子,特殊時期,生死關頭,一封書信卻成了對孩子最好的愛和責任的教育。孩子們在這些書信中,不僅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愛,更懂得國家危急存亡之時,舍小愛,為大愛的責任與擔當。這也是這部家書尤為可貴的地方。

  書中收錄了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病診療中心主任曹曉英寫給兒子的信,信中寫道,“我深知感染病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我畢生的願望就是消除這種痛苦和折磨。對不起兒子,我們短暫的別離是為了千家萬戶的歡聲笑語”。

  我讀這部家書時,前南斯拉伕經典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裏的眾多人物時時映入腦海。那是我兒時看過的電影,至今還是我最熱愛的電影之一。神秘英勇的瓦爾特,鐘錶匠謝德和他的女兒阿茲拉,醫生米斯科維奇,警察斯特裏,照相館老闆吉斯。他們都是那座城市的普通人,做著普通的工作,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有著普通人的歡樂和憂傷。但是,當德國法西斯的鐵蹄踐踏這座城市的時候,這些普通人都悄悄拿起了武器去戰鬥。他們成了薩拉熱窩的英雄,薩拉熱窩也因他們而成為英雄的城市。這次抗擊新冠病毒戰爭中,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都是英雄。他們平時不都是你我身邊的普通人嗎?那些身穿白大褂的醫護人員,平時看門診,查房,做手術,打針送藥,有的人性情溫柔,有的人脾氣急躁;有的人家庭幸福,也有的人心裏有許多隱痛。這個冬天本來不太寒冷,很多醫護人員都安排好了休假。他們有的正在趕往探親的路上,有的正同親人舉杯歡聚,有的正準備飛往度假勝地,手機突然收到湖北、武漢疫情緊急的資訊。沒有延遲和猶豫,更無推脫和逃避。一位醫生在寫給親人的信中説,工作群裏收到的資訊都是:收到,隨時待命。一位醫生在請戰書裏寫的理由是:第一,我是重症亞專業的,比其他同事更合適;第二,我兒子也是學醫的,我要用實際行動教會他比任何專業課更重要的東西,即是醫者的責任與擔當。正是這位當醫生的父親,2016年知道兒子報考醫學專業時,説:“不支援,也不反對。這條路漫無盡頭,滿布荊棘。”但是,一旦兒子選擇了從醫,他就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他什麼才是醫生。一對夫妻都是疾控戰士,丈夫在前線,妻子在後方。妻子致信丈夫,深情地寫道:“你有你的戰場,我有我的責任。前方有千千萬萬個你,後方有千千萬萬個我。”同樣還有一對醫生夫妻,丈夫去了武漢前線,妻子寫信千叮萬囑之後,説:“君前行,妻安後!”

  這是一場全民動員的戰爭,軍人、警察、記者、工人、基層工作者和志願者,都投入了戰鬥。一位電力工人的妻子戰鬥在抗疫第一線,他自己堅守在供電第一線,算賬的思維進入了“抗疫模式”,他在致妻子的信中寫道:“我們電力工作每供一度電,就可以生産100個N95口罩、10副醫用手套、4副護目鏡、3套醫用防護服、10升消毒液、0.5盒檢驗試劑,這樣你們又有了戰鬥的鎧甲。”一位志願者曾遭遇車禍,重新站立起來以後,做起了快遞哥。疫情發生的時候,他堅持出門送快遞。當教師的妻子擔心他的安全,勸他説:“要不,咱們辭職吧。”快遞哥説:“如果大家都辭職,社會不就癱瘓了嗎?”妻子選擇了支援丈夫,寫信説:“我理解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了,因為心懷感激,感激這個社會,感激醫生,感激上天給了你第二次生命。”

  我讀著他們親人間的通信,走進他們真實內心,才知道什麼是大愛,什麼是普通人的高貴與偉大。英雄就意味著有所犧牲,這些抗疫英雄們熱愛生命,卻不懼危險挺身戰鬥。我讀這部家書之所以會想起《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是因為抗疫英雄們親人間的相互守望,同那部電影的某些人物關係相似。鐘錶匠謝德憂心忡忡,並不希望女兒阿茲拉參加地下抵抗組織,卻並不去阻止;而勇敢倔強的阿茲拉並不知道她父親就是老遊擊隊員,落地鐘的箱子裏暗藏著殺敵的左輪手槍。抗疫英雄的父母、兒女,都為自己上前線的親人深深擔憂,卻都理解支援親人走向生死搏鬥的前線。這部“疫情家書”,讓我更加堅定地看到,英雄主義和民族大義,一直深深紮根于華夏大地,這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撓的力量。◇王躍文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