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球抗疫需要團結攜手

2020-04-14 10:09: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當前,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最大挑戰無疑是如何防控不斷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照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4月13日上午8時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累積確診病例超過184萬,死亡病例超過11萬。從地區分佈看,歐洲確診病例超過90萬,約佔全球確診病例總量的二分之一;北美洲確診病例超過58萬,約佔全球確診病例總量的三分之一。可以説,美歐已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空前嚴重的疫情防控形勢,世界各國無論何種政體、無論發達與否、無論與他國有何矛盾,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全力防控疫情的蔓延,並盡可能地拯救確診患者,減少病亡人數。可以説,這是世界各國政府當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責任。對於處於重災區的美歐各國而言,更是如此。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全力防控疫情之時,美西方國家一些政客、組織和媒體卻接連冒出各種匪夷所思的奇談怪論。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甩鍋”,為本國應對疫情不力找“替罪羊”,其“甩鍋”對象包括中國、世衛組織,甚至本國的前任政府、地方政府。如有的“甩鍋”中國,污衊中國“沒有及時向各國通報疫情”;有的“甩鍋”世衛組織及其總幹事譚德塞,指責世衛組織在疫情防控方面“判斷失誤”“搞砸了”;有的“甩鍋”自己的前任政府,指責前任政府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破舊的系統”,“什麼也沒有”。總之一句話,在這些“甩鍋”的人看來,疫情如此嚴重,一點也不怪自己,都是別人的錯。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眾所週知,新冠病毒作為一種人類前所未見的新型病毒,從檢測到確定都需要一定時間。早在去年12月31日,中國方面就主動、迅速地向世衛組織駐中國辦事處通報了發現疫情,並於2020年1月3日完成正式上報程式,同時向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及時主動通報資訊。隨後,1月12日,中國向世衛組織提交病毒基因組序列資訊,在全球流感共用數據庫發佈,同世界各國分享數據和資訊。可以説,在發現和確定新冠病毒病例後,中國沒有任何掩蓋和拖延,而是在第一時間向世衛組織和世界各國作了通報,在世界上首先報告了疫情。

  在接到中方通報後,美西方國家也迅疾做出了反應。如美國疾控中心和駐華使館1月7日便發出了赴武漢旅行的警告,美國政府1月25日宣佈關閉駐武漢領事館並撤出人員,2月2日起對所有中國公民和過去14天到過中國的外國人關閉入境通道,2月11日對中國內地和香港實施“斷航”。這表明,美國政府在接到中國通報後,對新冠病毒的危險性是有足夠認識的。

  另一方面,至1月23日中國關閉離漢通道時,國外通報的確診病例僅有9例,其中美國1例(1月21日確診),其餘8例均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應當講,在1月3日中國向世衛組織和各國正式通報後,世界各國是有時間採取各種防控舉措的。如果各國當時都能抓住這一寶貴的窗口期,積極採取防控措施,完全有可能遏制住疫情的大規模擴散。然而,不幸的是,一些西方國家對此次疫情並未給予足夠重視,有的媒體和政客還當起了“看客”,結果是自食苦果。若論追究責任,只能説是自己應對不力,怨不得別人。

  除了“甩鍋”,美西方一部分人還將疫情政治化,利用疫情對他國進行污名化甚至落井下石。一是借疫情攻擊中國政府及中國的政治體制,並對中國進行污名化。如刻意將新冠病毒稱作“中國病毒”或“武漢病毒”,要求本國相關機構和媒體“統一口徑”對中國進行抹黑。二是借疫情對他國落井下石。如鼓動各國在經濟和人員往來方面與中國“脫鉤”,繼續甚至加碼對伊朗的制裁,阻撓伊朗因疫情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緊急貸款等。對此,《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等美國媒體紛紛予以譴責。如《大西洋月刊》評論稱,“污名化行徑的目的在於讓公眾相信犯錯之人不是美國政府”。

  然而,將疫情政治化、對他國進行污衊和指責並不能消滅病毒。面對新冠病毒給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帶來的巨大威脅,沒有什麼事比保護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更重要。對於一些美西方政客來説,如果此時還熱衷疫情政治化、推卸責任,還不集中精力防控疫情,不僅絲毫無助於本國的疫情防控,反而可能延誤本國的疫情防控,給本國人民帶來更大的災難。同時,一味“甩鍋”、對他國進行污名化,也不利於各國間的疫情防控合作。對此,譚德塞表示:“各國應跨越黨派、信仰、意識形態等各種分歧,將焦點聚焦在拯救人民上,切勿將病毒政治化。”

  病毒不分國界、種族,全人類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戰而勝之。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各國只有團結攜手、盡己所能為全球抗疫輸入正能量,才能取得抗疫鬥爭的勝利。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14日 12版)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