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 有何支撐又有何影響

2020-04-12 12:59: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在經歷5個交易日連續下跌後,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近日回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4月7日和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調升621個基點,從7.1104上升到7.0483;尤其是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上調456個基點,創下了自2019年1月28日以來最大升幅。

  “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主要是由於美元流動性恐慌情緒舒緩,資本凈流入與美元指數回落。”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認為,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存在三大支撐,一是國內經濟有望率先復蘇回暖,國內經濟穩定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根本支撐;二是國內政策空間充足,包括財政、貨幣政策空間充足;三是人民幣資産估值處於洼地,人民幣資産估值低、宏觀風險可控以及經濟發展潛力促使外資趨勢性流入,利好人民幣匯率。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從外部環境來看,自美聯儲開啟臨時性回購便利工具以來,國際美元流動性緊張態勢有所緩解,4月7日美元指數顯著下行,回吐此前部分漲幅,降至100以內;從國內環境來看,中國製造業PMI各項指標重返擴張區間,目前全國範圍內復工復産有序推進,也為人民幣提供了支撐。

  有人擔心,人民幣匯率升值是否會影響出口?對此,周茂華認為,一般而言,如果短期內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及一籃子貨幣持續、單邊大幅升值,將利空出口。但綜合國內外情況看,人民幣整體有望在與我國基本面相適應的水準附近雙向波動,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CFETS)匯率整體處於合理區間,短期波動對我國出口影響有限。

  首先,美元有望維持相對強勢格局。全球疫情依然嚴峻複雜,給全球經濟前景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投資者對美元流動性波動不敢掉以輕心。其次,人民幣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與我國金融市場加快開放,市場深度與廣度不斷提升,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常態化。相對於其他貨幣波動幅度,人民幣匯率表現穩定。最後,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穩定,目前整體在91至95區間波動,並未出現單邊大幅波動。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有更多利多支撐因素。

  周茂華表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産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作秩序加快恢復,儘管海外疫情對我國經濟前景構成不確定因素,但國內需求加速釋放與政策空間充足,為經濟平穩運作提供了支撐。

  中金宏觀團隊認為,雖然此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但對一籃子貨幣明顯升值,反映出人民幣基本面較為穩健。目前,中美利差仍然維持高位,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內需開始逐步恢復,中國與其他經濟體的“增長差”從二季度開始可能逐漸擴大、“利差”可能保持相對高位。因此,隨著“美元荒”逐步緩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基本面支撐下可能出現升值壓力。

  “從目前我國經常項目小幅順差情況來看,當前人民幣匯率並未顯著偏離均衡點,人民幣保持彈性運作能最大限度對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調節起到自動穩定器的功能。”王青説。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