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無我”境界的擔當作為從何而來?

2020-03-18 12:04: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認識自我是一個貫穿古今的哲學難題。一般認為,認識自我的途徑、對自身價值所持有的觀點,是個人自我觀的重要內容。社會存在決定思想認識,正確認識自我之難的重要原因是存在著現實利益的羈絆。中國共産黨人作為先進階級的代表,超越了狹隘的個人主義,為實現人類理想社會的目標,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的實踐中對這一問題作出了有力的回答,彰顯了其先進性,也豐富了無産階級政黨建理論。

  一、革命戰爭年代的忘我獻身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作為無産階級政黨的黨員,其個人價值應該體現在整個階級的利益表達之中。黨員的標準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反映,作為一個個體,如何認識、處理個人價值與國家、組織利益的關係?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産黨宣言》中就明確提出,共産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産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列寧也明確地提出,黨員個人價值體現在表達人民意願之中。他強調:“在人民群眾中,我們畢竟是滄海一粟,只有我們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我們才能管理。否則共産黨就不能率領無産階級,而無産階級就不能率領群眾,整個機器就要散架。”

  回顧黨的歷史,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強調,共産黨人沒有個人的私利,以服從、服務於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價值。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共産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一個共産黨員,應該是襟懷坦白,忠實,積極,以革命利益為第一生命,以個人利益服從革命利益;無論何時何地,堅持正確的原則,同一切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作不疲倦的鬥爭,用以鞏固黨的集體生活,鞏固黨和群眾的聯繫;關心黨和群眾比關心個人為重,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這樣才算得一個共産黨員。這也為中國共産黨人自我觀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思想支配行為,正是將國家、民族和整個階級的利益放在首位,個人利益及至生命都放在了次要地位,才會有共産黨員犧牲自我的勇氣和行為。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爭中以大無畏的精神以身許國,以及“怕死不當共産黨員”這一鮮明的時代口號,成為戰爭時代共産黨員個人價值實現的實踐表達。犧牲成為當時對國家、民族熱愛的最直接的體現,即愛國以鮮血書寫、報國用生命相許。所以,在衝鋒陷陣的前線,革命先輩們才會有“共産黨員跟我上”的行為;在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時,才能夠從容地説,“共産黨人從來不怕死,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榮。”“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在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中,為他人犧牲、為實現自己不能夠看到的理想而犧牲、為後代而犧牲,為整個階級的解放和自由而犧牲,這最令人震撼的秉性,是中國共産黨人堅定信仰、個人價值的最大展現。

  二、執政初期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成為在全國執掌政權的政黨,在帶領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實踐中,黨清醒地認識到,面對這樣一個與革命時期完全不同的全新領域,還有很多艱苦困難的工作要做,迫切需要排除部分黨員幹部中存在的急躁、驕傲、氣餒、畏懼等情緒,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國家領導者。這就需要通過學習教育來提升黨員的素質和能力,需要通過不斷地自我改造,在防範“糖衣炮彈”中擺正個人與群眾的關係,從而實現了共産黨人作為執政黨成員的自我新超越。

  黨員的私人利益必須服從人民的即黨的公共利益,黨員的個人價值體現在奉獻群眾之中。革命勝利的成功經驗,執政後黨組織的迅速發展以及執政者的地位,很容易使黨員個人在思想和行為上出現膨脹、迷失,將個人利益和個人價值淩駕於人民群眾之上。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對此都有警惕,也做出了好的表率。董必武就曾明確地説過,一個自覺的革命家和一個普通人不同之處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區別,就在於他們對於“我”的態度不同,是唯我呢?還是忘我?是事事以我的利益為出發點,還是以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鄧小平同志在會見外賓時也直接地闡明,“中國共産黨員的含意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説,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1951年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劉少奇同志提出的“共産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中再次明確,一切黨員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公共的利益,即黨的利益,擺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黨員的私人利益必須服從人民的即黨的公共利益。這一條件還寫進了《關於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這是我們黨執政後第一次對黨員條件進行具體規範,為黨的隊伍建設指明瞭方向。

  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教育黨員,防止出現官僚主義和宗派活動傾向。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之一,建國後,這一優良作風在黨內得到了更多地重視,更加強調自下而上的批評。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是推動大家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很好的方法,是人民國家內全體革命人民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唯一正確的方法。1954年 2月,黨的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中更是明確提出,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要充分發展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為了增強黨的團結,不但不允許縮小黨內民主和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而且必須保證充分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展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對於黨員的缺點或錯誤進行批評,應當區別不同的情形,採取不同的方針。對於那種有意地破壞黨的團結,而與黨對抗,堅持不改正錯誤,甚至在黨內進行宗派活動、分裂活動和其他危害活動的分子,黨就必須進行無情的鬥爭,給以嚴格的制裁,直至在必要時將他們驅逐出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護黨的團結,才能維護革命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

  以黨內廣泛的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改造運動,克服黨員思想不純的問題,密切黨群關係。中國共産黨從 1950年開始,用了 4年的時間開展整風整黨運動,對部分黨員中出現的思想蛻化、違法亂紀現象增加等思想和組織不純的問題進行了思想教育,使黨經受住了執政的最初考驗。對於部分黨員幹部因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成就而滋長的驕傲自滿情緒和命令主義作風,劉少奇同志在八大報告中提出,反對官僚主義是一個長期的鬥爭。彭德懷也説過,我們要像掃把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稱讚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

  三、改革開放新時期的自警自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尊重人民意願,立足於國情,實現了偉大的轉折,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全球經濟與政治日益緊密聯繫以及兩種社會制度長期並存的時代條件下,先進性建設、執政能力建設成為黨的根本建設。始終保持先進性成為黨面臨的重要挑戰。

  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在保持黨的先進性中體現自我價值。20世紀後期,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反腐敗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如何保持黨員的先進性,處理好物質利益與集體主義、人民至上價值的關係,是黨組織和黨員個人時刻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為社會主義奮鬥,不但是因為社會主義有條件比資本主義更快地發展生産力,而且因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消除資本主義和其他剝削制度所必然産生的種種貪婪、腐敗和不公正現象。”國家不發展是大問題,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人民群眾的現實期待在不斷增長,如果不存憂患意識,滿足於固步自封而不與時俱進,黨員的先進性就無從體現。針對部分黨員幹部存在的思想僵化、信念動搖、組織渙散、作風浮漂,特別是腐敗問題,面對著黨的隊伍的整體性新老交替的實際狀況,黨鮮明地提出了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指導重要思想。黨的先進性建設要靠黨員幹部體現,在先進性要求面前,沒有“特殊黨員”。而黨員的先進性是具體的、實踐的,要體現在實踐工作中的解放思想、勇於創新。這就為新時期中國共産黨人先鋒作用的發揮增添了時代新內涵。

  在提高執政能力中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共産黨員的人生價值。同時實踐也深刻地證明,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與提高黨員幹部的執政能力是相互依託、相互促進的。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水準和領導水準,一個重大問題是不斷鞏固和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有了這種聯繫,我們的改革和建設就有了勝利之本,就有了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厚源泉,就有了正確決策,減少和防止失誤的可靠保證。針對部分黨員思想理論水準不高、依法執政能力不強、解決複雜矛盾本領不大,素質和能力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問題,黨明確提出,重點抓好領導幹部的理論和業務學習,帶動全黨的學習,努力建設學習型政黨。從 20世紀 80年代開始,全黨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整黨和學習教育活動,以整黨和集中教育方式倡導共産黨員在自我完善中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

  四、新時代以“無我”境界擔當作為

  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鮮明特色是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正確處理全面從嚴治黨與鼓勵幹部擔當作為的辯證關係,是新時代加強幹部隊伍建設要回答的重要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到自己對擔任一個大國領袖的感受:這麼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這為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自我價值實現做出了鮮明的回答和示範。

  以自我革命精神帶領人民攻艱克難。在推進社會革命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標誌,也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關鍵所在,這已被改革開放 40多年的歷程和成就所充分證明。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要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就要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努力掌握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全面增強執政本領。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先後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豐富集中教育的方法體系,並將成熟的經驗納入黨內法規,更加強調紀律的嚴肅性和制度的執行力,形成了思想建黨、理論強黨與制度治黨的有機結合,純潔了黨的思想、組織、作風、隊伍,黨內政治生態煥然一新。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增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以堅定的自信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自信是一種基於自我評價基礎上的積極心態,是一個政黨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現。自信是在攻艱克難中確立的,是在巨大的成就中強化的,也是引領未來的強大支撐。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 95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自信不是自我陶醉,而是鞭策,是追求不斷地超越自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中國共産黨人應時代之變遷,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需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才能夠確保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奉獻。自我管理的基礎是自我認知。無産階級政黨要實現人類的最高理想社會,就必須具有超越個人名利和階級局限、領先時代的高尚的自我觀。由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追求來定義自我,在奉獻人民中更多地實現利他性,應是共産黨人自我觀的重要特點,也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心任務,準確把握自我定位,針對黨員個人素質現狀積極開展培訓、教育和管理,不斷堅持自我成長,敢於接受現實挑戰,勇於自我革命,帶領人民在實現社會主義強國的偉大征程中不斷突顯自身的先進性,是中國共産黨人對無産階級政黨建設的實踐探索和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