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京彩好評:讓公筷公勺守住舌尖上的健康(漫評)

2020-03-13 22:56:00
來源:千龍網
字號

image001

  3月9日,北京烹飪協會、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聯合發佈《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議書》,號召北京市餐飲行業推行公筷公勺行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一日三餐,筷不離手,品味果腹,筷子先行,可以説,筷子代表了中國人最基本的民生文化。但在筷子的使用上,人們似乎不太注重細節。在家庭就餐或與朋友聚餐時,人們都習慣於拿著自己的筷子,到共用菜盤裏夾菜,甚至也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菜,以此表示熱情和尊重。

  殊不知,在“筷來箸往,情味濃濃”中卻存在著很大的健康隱患。用自己的筷子與他人共同進餐,很容易通過唾沫傳播病菌和病毒。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再次凸顯公筷公勺缺失導致的健康風險。一場“餐桌革命”亟待推行。

  其實早在17年前的非典期間,關於實行公筷制、分餐制的呼聲就曾一度高漲,不少地方就推行過分餐制、公筷公勺等措施,亦獲得市民廣泛認同。但非典過後,這些措施的生命力就逐漸消退了,大家似乎很難改變圍桌共食這一傳統習慣。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人們痛定思痛,開始重新審視公筷公勺問題。目前,各地在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時,也開始倡導推廣分餐制,鼓勵民眾使用公筷公勺,以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毋庸置疑,使用公筷公勺不僅對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至關重要,對於今後痢疾、肝炎等腸道傳染病的防治也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知易行難。對於早已習慣於圍坐合餐的國人,要摒除“一雙筷子吃天下”的舊習,談何容易。更況且,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仍有不少人認為使用公筷公勺是人與人之間不信任、相互嫌棄的一種表現,特別是與家人吃飯時沒必要太講究。

  事實上,每一次公共衛生危機的發生,其實也是促動大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高整體文明素質的契機。在疫情期間,不少人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的好習慣,這就是很好的説明。所以,我們不妨抓住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機,推動餐桌文化的移風易俗,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用餐。

  抗疫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我們絕不能再“好了傷疤忘了疼”。希望人人都能意識到,使用公筷公勺、合理分餐,更符合“舌尖上的文明”,更合乎健康標準!(圖/廖健杉 文/戴治國 唐思賢)

[責任編輯:李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