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築起抗疫的心理防線

2020-03-13 10:5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市加強患者心理治療,開通心理諮詢熱線,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截至目前,國家衛健委已派出300多名心理醫護人員到武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構築起一道堅實的心理防線。

  身心同治促進康復

  通過使用心理學語言,對患者進行開導,改變患者的認知和行為,從而讓患者積極面對疾病,配合治療

  “您的核酸檢驗結果多次是陰性,符合出院標準。您可以出院了。”

  “病還沒好,我不能出院!”

  前不久,在武漢市第九醫院病房內,60多歲的王大媽坐在病床上,死活不肯離開。主治醫生和護士勸了多次,但毫無效果。

  王大媽是醫院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也是住院最久的患者,已入院治療近兩個月。雖然醫生認為王大媽已治愈,但她還是很緊張,總感覺身體不舒服,認為“病還沒根治”。

  國家援鄂心理救援隊隊員、湖南腦科醫院心理科主任程明得知情況後,認為王大媽可能出現了心理創傷,於是對她進行心理治療。“這位患者住院時間長,經歷了病床緊張時期,害怕出院後看病得不到保障。”程明介紹,他對王大媽進行了兩次談話治療,有效改善了她對疾病的認知。隨後,王大媽就同意出院了。

  程明介紹,向他諮詢心理問題的主要是輕症的新冠肺炎患者,還有個別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患者主要諮詢的問題是如何克服恐懼、焦慮、孤獨等情緒。

  “疫情發生後,感染的人數多,又沒有特效藥。一些患者的家人也有感染,甚至出現死亡。面對疾病和失去親人的痛苦,他們內心感到恐懼、焦慮、孤獨,容易出現失眠、厭食等症狀,及時干預非常必要。”程明説。日前,武漢市第一醫院對226人次新冠肺炎患者的睡眠、心理進行測評,發現高衝動風險佔3.2%,中重度失眠佔26.4%,中重度壓力佔10.5%。

  “我們主要是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對患者進行談話治療,只有遇到個別心理問題較嚴重的患者,才會去隔離區與患者面談。”程明介紹,他們通過使用心理學語言,對患者進行開導,改變患者的認知和行為,從而讓患者積極面對疾病,配合治療。

  為了集中有效地干預患者心理,武漢市第一醫院聯合前來支援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自貢市精神衛生中心等11支醫療隊,成立武漢首家“陽光醫院”,組建“圓夢心理睡眠聯合干預工作組”,為患者提供心理危機干預、心理疏導和睡眠障礙干預。

  據武漢市第一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陽光醫院”旨在通過心理治療、身心同治,最終實現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功能完全康復。“圓夢心理睡眠聯合干預工作組”已開始對患者進行身體、心理聯合查房,建立心理查房制、疑難病例討論制、心理交班制等。對患者各項風險進行評估,給予中度及以上失眠、焦慮、抑鬱患者精神專科藥物加心理治療。目前,工作組已完成患者現場心理查房60余人次,電話微信干預100余人次,完成患者測評500余人次。

  截至目前,國家衛健委已派出300多名心理醫護人員到武漢。3月7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派出一個心理學家團隊前往武漢開展心理援助工作。此外,各地也派出心理醫療隊到達武漢,如陜西醫療隊心理援助醫療隊32人進入雷神山醫院、武昌醫院,開展心理治療。

  傾聽也是治療手段

  傾聽他們的訴説,分擔他們心中的痛苦,幫助他們排解消極情緒,然後給予鼓勵

  最近,國家心理救援隊青山方艙分隊隊長盛夏一直在追訪一個67歲的女患者。一開始進入方艙醫院治療的時候,她情緒比較穩定,但沒過多久,又表現得非常焦慮。

  “面對這種年紀較大的患者,我們的工作更多是傾聽他們的訴説,分擔他們心中的痛苦,幫助他們排解消極情緒,然後給予鼓勵。”盛夏認為,如果一開始就跟他們提建議,比如多蓋幾床被子,反而會産生一些不良效果。

  通過盛夏的幫助,這位患者心裏的焦慮逐漸平息,睡覺也踏實了。最近,她多次核酸檢測為陰性,順利出艙。

  “方艙醫院患者的心理障礙主要是焦慮,表現為失眠。”盛夏分析,大量患者匯集到方艙醫院,床位靠得比較近,加之整個空間比較開闊,一些敏感的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患者如果出現失眠,身體免疫力下降,不利於康復。

  盛夏剛進入青山方艙醫院時,這裡收治了400多名患者。他和其他5名隊員分批走訪患者,收集資訊,並公佈自己的電話號碼和微信號,以便患者隨時諮詢他們。醫生和護士在查房和護理患者的過程中,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也會匯集到盛夏這裡,盛夏和隊員們再對這些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一些有特殊情況的患者,比如家人在疫情中去世的,我們會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治療。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些患者還處於自我封閉和自我保護的狀態,等他們治愈出院,獨自回到家中,可能還會出現孤獨、恐懼等心理障礙。”盛夏表示,他的團隊也在考慮如何持續關注這些患者,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楊道良進駐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後,主要採用傾聽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

  通過摸排方艙內患者的心理狀況,他組織隊員在方艙醫院內設立心理諮詢室,同時開通電話、微信諮詢渠道。平時注意傾聽患者説出心中對病情的困惑和對艙內生活的意見,並給予他們戰勝疾病信心上的支援,以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同時,他們通過艙內廣播針對性地播放一些科普節目以及輕鬆的心理療愈音樂,緩解患者焦慮的情緒。

  線上援助傳遞溫暖

  心理援助是一條比醫療救治更長久的戰線,更多的心理問題可能會在疫情結束後出現

  “我在武漢抗疫一線做核酸檢測,每天進實驗室都有些恐懼,下班又不敢跟爸媽訴説,怕他們擔憂。”2月15日晚上9點左右,在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上,心理諮詢師盧寧艷接到一位護士的求助電話。

  “您身處一線,恐慌是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您可以試著跟我分享。”電話裏,盧寧艷語氣溫柔,先讓她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甚至哭出來。然後,讓她調整呼吸、放慢語速,使心情平復下來。接著,再對她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敬意,從多個角度幫她重新看待和家人的關係。

  盧寧艷是浙江理工大學心理學系的講師。獲知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招募志願者,於是報了名。“我先後和10多位打來電話的醫護人員聊過,現在每天坐在電腦前接聽援助熱線,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用一部電話做“武器”,用聲音傳遞溫暖。在武漢這條看不見的抗疫戰線上,正有越來越多的心理諮詢師加入其中。1月31日,由華中師範大學和騰訊教育、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聯合搭建的心理援助平臺正式開通,面向全社會提供疫情相關的心理援助服務,每天有50—80名諮詢師可同時在不同地點接待心理求助。

  “從心理學來看,重大災害往往伴隨著對個體和社會心理的巨大衝擊。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無論是對患者、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還是對普通群眾,都會産生心理影響。”華中師範大學青少年網路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宗奎説,一線抗疫工作者長期高負荷工作,承壓強度大,需要深度的心理支援。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説,需要進行心理輔導。對普通民眾而言,長期居家隔離,也容易産生代際衝突,引發心理危機。

  考慮到不同群體日益增加的心理援助需求,2月24日,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正式對外發佈,匯聚1200多所高校和相關機構的輪值和後備心理諮詢師4000多人,通過電話、公眾號和小程式接入,每天都有數百人呼入求助,總呼入已近1萬人次。

  除此之外,北師大心理學部也開通了面向公眾的心理諮詢熱線,上海青春線上青少年公共服務中心開展了針對疫情的線上心理疏導支援服務……眾多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構築起一道堅實的心理防線。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決勝階段,穩定社會心態將變得更為重要。”通過監測疫情期間武漢市民心態變化,周宗奎認為,讓公眾情緒變得更加穩定,對於堅定抗疫信心至關重要。

  “心理援助是一條比醫療救治更長久的戰線,更多的心理問題可能會在疫情結束後出現。我們應未雨綢繆,在加強現有心理援助的基礎上,提前籌備疫情後心理重建工作,將當前的志願者模式轉換為常態化機制。”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