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非法狩獵野生動物 將受刑事民事雙重嚴懲

2020-03-11 12:40:00
來源:湖北日報
字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越來越多的人呼籲,為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提供法治保障。

  3月5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在我省全範圍禁食野生動物,全鏈條規制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案例】

  近日,潛江市人民檢察院就一起非法狩獵野生動物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經調查,謝某在禁獵期內,邀約付某、杜某二人持氣槍在潛江市漢江大堤王場鎮民垸堤樹林,非法捕殺珠頸斑鳩、八哥等“三有”保護野生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19隻,其中珠頸斑鳩、八哥為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專家解讀】

  賈紅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衛生法學會、湖北衛生法學會理事):

  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事關全民健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衡自然,維繫物種和保護生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非常重視野生動物的保護,制定了以《野生動物保護法》為主體,以及《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一系列配套法規政策,形成了野生動物保護領域法律法規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體國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認知更為深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是成社會共識。2020年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規定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體現了國家立法機關以最嚴格的法律條文禁止和嚴厲打擊一切非法捕殺、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本案的謝某等三人在禁獵期內使用禁用的工具氣槍捕殺野生動物,涉嫌構成非法狩獵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謝某等三人的非法狩獵行為同時還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侵犯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故此,本案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方式進行最節約司法資源。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是刑事訴訟與民事公益訴訟兩類案件的合併審理,作為一項創新性訴訟制度,目的是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潛江市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這起刑事案件的同時,將該案作為公益訴訟案立案。經公告程式,在法定期限內無符合法律規定的機關和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潛江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向潛江市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依法追究謝某等三人刑事責任的同時,請求法院判令謝某等三人賠償生態環境資源損失,並在新聞媒體公開道歉。

  因謝某等三人的非法狩獵行為發生在2019年10月,即違法行為發生在《決定》公佈之前,根據刑法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本案對謝某等三人的定罪量刑與法律適用仍應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二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

  潛江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謝某等三人提起非法狩獵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方面能推進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積極預防和嚴厲打擊亂捕濫獵和非法經營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現象,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通過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犯罪人提出賠償損失訴求,讓其同時受到刑事、民事雙重嚴厲懲罰,加大違法成本,以警示其他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讓人們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不可為、不能為。增強全民的環保意識和法治意識,達到司法的社會效果。

  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拒捕拒食野生動物,以身試法必受嚴懲。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