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到崗率低影響産能恢復 中小企業復工復産仍有難題待解

2020-03-10 11:3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一線員工到崗率低影響産能恢復——

  中小企業復工復産仍有難題待解

  本報記者 祝君壁

  與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復工復産率相比,中小企業復工復産仍有一定差距。工業和資訊化部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為45%左右。

  “從全國中小企業復工復産情況來看,製造業企業整體復工率略高。”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政研處處長宋烜懿介紹。

  “據部分製造業行業協會調查顯示,製造業中小企業復工率達56%至82%,人員復工率達70%至80%,産能利用率達40%至60%。”宋烜懿表示,據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對全國各地300多家製造業中小企業連續跟蹤調查顯示,3月初産能利用率已從2月20日的不到50%提升到60%左右。“部分復工企業上班人員多為行政管理人員,一線生産和技術人員到崗率低,影響了産能恢復。”

  從地區來看,上海中小企業普遍反映,當地政府為企業復工提供了較為週到細緻的服務,因而整體復工情況較好,復工率達85%,産能利用率達80%。“北京58到家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反映,目前家政業務復工率僅為30%,物流業務接單率只有20%。其他幾家北京高新技術企業反映目前復工率為40%至80%,産能利用率20%至60%。”宋烜懿説,處於新冠肺炎疫情核心區武漢市的中小企業復工率同樣不容樂觀。

  “據了解,現階段中小企業復工復産面臨的困難主要還是集中在物資短缺、人員和物流受阻、資金短缺等方面。”宋烜懿表示,多數企業普遍反映,復工所必需的口罩、額溫槍等防護物資極其緊缺。企業為了復工不得不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高價購進,復工成本較高。

  此外,人員和貨物流動受阻,導致業務無法正常開展。目前,部分省份已經多日連續無新增病例,一些省市下調了應急響應級別,但人員跨省往來仍然不暢通。

  “很多中小企業位於城鄉接合部或鄉鎮,管控最為嚴格,員工無法到崗,人員也無法自由進出。即使當地員工已經到崗復工,貨物進不來、運不出去,也無法實現真正的復産。”宋烜懿説,很多企業反映雖然已經復工,但只是利用年前採購的原材料加工生産。“由於各地復工進度不一,上游供應鏈無法正常供貨,外協加工工序也無法完成,導致全産業鏈復工復産尚未實現,目前即使已經復工的産能也得不到有效利用。”

  與此同時,剛性支出壓力大,資金緊張問題加劇更是令中小企業最“頭疼”的事情。“現有項目無法按時履約收回貨款,新項目又無法開展,工資、房租、貸款本息、防疫等成本費用支出依然剛性,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嚴重,中小企業普遍感到資金壓力越來越大。”宋烜懿表示,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小企業到4月份將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嚴峻考驗。

  “目前,面臨困難的中小企業最大訴求就是貸款資金。”中國銀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星告訴記者,與防疫物資相關的中小企業由於訂單量激增,資金需求較大;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由於種種原因,賬面流動資金僅能維持1個月至2個月。“大部分中小企業都存在資金困難或貸款到期還款困難等情況。”

  這次疫情給中小企業敲響了警鐘。政策“輸血”施救,企業更得“止血”自救。“政府的扶持政策可以緩解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但真正抵禦風險還是要靠企業自身實力足夠堅強。”宋烜懿説。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張克儉表示,同樣是面對疫情衝擊,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但一些“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復工復産速度也比較快。截至2月27日,全國2萬多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復工率已達到53.6%;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告的第一批24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復工率已達到91.4%。

  “這充分説明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和能力是廣大中小企業應對疫情衝擊、實現轉型發展的制勝法寶。”張克儉表示,下一步工業和資訊化部將引導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在持續經營下去的同時,也有機會走上“專精特新”道路,實現轉型升級。

  對於一些短期內較難實現復工的傳統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宋烜懿建議,可以根據需要分批復工。“在市場尚未恢復時,一方面加強對未來發展戰略的思考和研究,加強新産品新模式開發;另一方面可通過網路培訓員工,提高員工對企業的黏性和勞動技能,提高生産效率,降低成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