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加油,伊朗!這個中伊“抗疫字幕組”在行動

2020-03-10 09:1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德黑蘭3月8日電(記者陳霖)近來,伊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加重。因心繫伊朗,一個個中國、伊朗志願者在網路空間中走到一起,把中國抗疫的經驗、方案快速翻譯成波斯文,提供給伊朗民眾,架起了一座攜手抗疫、守望相助的資訊橋梁。
 

  在志願者專門設計的徽章上,中伊兩國國旗底色的巨手握住一支筆,擋在新冠病毒前。  

 

 

  這是最新版的徽章(圖片來自網路)


  從二三十人到兩百人  


  “最開始時只想找二三十人,結果進群人數很快就突破了100,”北大中文系在讀博士、小組組長陳彬彬告訴記者,“真沒想過會有現在的規模。”

 

  “我們希望把中國的抗疫經驗傳遞給伊朗。”互助小組成員伊朗女學生哈薩尼告訴新華社記者。

 

  

 

  在中國政府和當地中資企業向伊朗緊急捐贈的抗疫物資上,印有古代波斯詩人薩迪的詩句:“亞當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圖片來自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官網)

 

  

 

  2月29日淩晨,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一行5人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並攜帶部分中方援助的醫療物資。中國駐伊朗大使常華和伊衛生部官員前往機場迎接。(圖片來自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官網)


  2月24日成立以來,互助小組成員們每天蒐集關於疫情的科普文章,製作短視頻並配上波斯文字幕,在社交媒體上推送給伊朗民眾。

 

  整個團隊分為資料組、翻譯組、校對組、視頻製作組和宣發組,他們在4天之內就推出了第一條科普視頻,至今每天保證至少更新一條。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防疫互助小組工作已步入正軌,發佈的視頻在社交平臺上得到了眾多伊朗網友的關注,中國駐伊朗大使常華也在社交媒體上點讚轉發了小組的視頻。

 

  陳彬彬告訴記者,他們準備在一個月內完成約90個視頻,之後將視疫情發展決定後續工作。

 

  “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支援”


  “最近,大家都知道我們伊朗的疫情比較嚴重。陳彬彬邀請我加入這個志願者群體,我們把中國的科普視頻之類的資料翻譯成波斯文,給伊朗人宣傳。”

 

  視頻中這個伊朗大學生中文名叫莊致遠,中文説得特別地道。平時,他常把伊朗的美食和風土人情等介紹給中國網友,因此編輯視頻等技術很熟練。

 

  因為這次志願者活動,他認識了更多中國朋友。“他們非常努力,有的同學是熬夜在做,還有的同學專門為此去學習視頻編輯。非常感謝他們。”

 

  

  莊致遠正在剪輯視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想感謝我們小組所有成員,感謝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支援,希望我們早日渡過難關,希望我們兩國的友誼永存。”

 

  專業人士幹專業的事  “零基礎”也能出力


  臨時組成的志願者群體中,中伊兩國年輕人發揮了重要作用。有中國學生到過伊朗留學,對伊朗的感情很深厚,聽到伊朗疫情的消息格外焦急。

 

  

  視頻製作組組長陳熙蕊(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視頻製作組組長陳熙蕊曾在伊朗德黑蘭大學留學。她介紹説,視頻製作小組裏既有專業剪輯師、業餘視頻愛好者,也有為了盡一份心從零開始的初學者。因為平時要上班,視頻製作組內不少成員都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完成志願工作。

 

  她説:“留學時,每到期末,伊朗同學們會專門成立學習小組來幫助我復習,老師也對我特別上心,專門贈書給我。在伊朗留學期間內心感到特別溫暖,這次我參與防疫互助小組希望可以報答一下留學時受到的照顧。”

 

  每次任務都是中國朋友衝在前面


  如何將中文內容翻譯得更地道,讓伊朗人容易理解,是翻譯組組長、伊朗女學生馬爾齊每天面對的最大難題,正在中國鄭州留學的她幾乎所有課餘時間都花在了翻譯工作上。

 

  “每次任務分配表一齣來,都是中國同學最先開始申請,”馬爾齊説,“中國朋友們對伊朗這麼好讓我十分感動,派遣專家、提供醫療物資、成立防疫互助小組,這些對於伊朗來説都是很大的幫助。”

 

  

  2月18日,伊朗首都德黑蘭地標建築自由塔上演燈光秀,為中國抗擊疫情加油。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哈拉比薩斯攝)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新出現的醫療術語對翻譯組是另一道難關。防疫互助小組內的兩國職業醫生專門成立了術語詞典小組,在群裏和翻譯組成員一起討論推敲,力求保證每個詞語簡潔精準。

[責任編輯: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