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無疫情社區是怎麼實現的?武漢部分無疫情社區探訪見聞

2020-03-09 13:5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武漢3月9日電 題:無疫情社區是怎麼實現的?——武漢部分無疫情社區探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李勁峰、王自宸

  在公佈首批“無疫情社區、小區、村”名單後,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社區疫情防控組8日公佈了第二次評定的名單。截至8日16時,武漢市累計無疫情小區3021個,佔全市小區總數的42.5%;無疫情社區135個,佔比9.6%;無疫情村(大隊)1350個,佔比69.5%。

  武漢作為疫情核心區,這些無疫情社區是如何創建出來的?

  開車進入江岸區一元街道岳飛社區,即便已提前電話預約採訪,仍需要接受社區志願者測量體溫、查閱證件等一系列程式才能進入。岳飛社區黨委書記彭瑋説,雖然麻煩些,可都是為大家好,有助於儘快戰勝疫情。

  自2月19日以來,這個社區未出現確診、疑似病例,按照“從申報之日起往前推算14天以上無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天以內無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發熱病例、密切接觸者等‘三類人員’的非解除者”的規定,被認定為首批無疫情社區之一。

  同樣經過層層“關卡”走進蔡甸區奓山街民生村,村裏大廣播正在普及疫情防控知識。裝載著消毒水的電動簡易消防車在各村灣來回消殺,每天兩趟。民生村一直沒有出現確診和疑似患者,被評為無疫情村。

  民生村72歲村民胡大娘平時喜歡和鄰居一起跳廣場舞。由於不讓聚集,她只能在家跟著電視獨自跳,“村裏沒發病的,大家都放心,再無聊也先挨過這陣。”

  記者採訪發現,儘早動員,嚴密防控,是這些社區、小區、村落實現無疫情的共同原因。

  從1月23日武漢市宣佈關閉離漢通道開始,漢陽區建橋街大橋社區錦繡江山小區就開始封閉管理。

  建橋街大橋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會琴介紹,小區封控後所有業主都加入微信群,定期發佈資訊。由於防控早、封控嚴,小區468名居民中,沒有出現確診、疑似、發熱、密接人員,成為漢陽6個完全無疫情小區之一。

  岳飛社區位於漢口核心商業區,老舊小區多,居住有1447戶、3879人。“人員管不住,疫情就防不住。”彭瑋説,社區各個小區、路口出入口總計有超過40個,通過鐵門圍擋、水馬圍欄等方式,現在只留下1個車輛出入口和4個人員進出口,24小時輪流值守。

  “除非急診等特殊情況,居民都不能出社區,平常買藥、買菜,都由社區代購或引進商家集中團購,減少與外界接觸。”彭瑋説。

  73歲居民劉建忠住在岳飛社區偉英里17號。他説,社區沒有疫情,大家即便生活不方便,可心安更重要。

  社區、村落封控後,也需要基層組織較強動員、服務能力,才能確保徹底切斷疫情傳播渠道。在獲評無疫情社區的武漢開發區康泰路社區,針對社區內有近一半居民是老年人的情況,社區工作者褚丹和下沉幹部劉元清組成工作小分隊,每天兩次入戶,有針對性地為老人服務。

  “老人們不會使用微信,我們就在到府測量體溫的同時,細心地詢問需求,觀察他們的身體狀況,及時解決問題。”劉元清説,居民們的訴求,就是下沉幹部和社區工作者共同的工作目標。

  據介紹,武漢無疫情小區、社區(村、大隊)情況將每3日進行一次備案公示,並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除接受居民監督外,相關部門將不定期對無疫情區域開展抽查檢查,並結合實際制定獎勵辦法,對無疫情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不少基層街道辦負責人表示,當無疫情社區、小區、村(大隊)越來越多,就意味著疫情擴散的範圍越來越小,更多社區成為“安全島”,不斷積小勝為大勝,就能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