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紫金e評:讓醫保改革織密民生“網底”

2020-03-06 20:10: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字號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3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意見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制度,從增進民生福祉出發,著眼于加快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意見》為14億人民築牢民生“兜底”,推動我國民生保障制度體系走向“善治”。

  目前,我國已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5億人,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福祉的美好需要日益增長,醫療保障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逐步顯現。直面問題,改革創新,無論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不斷突破,還是普惠性、兜底型民生建設相繼鋪開,醫保改革正步入“快車道”,向全民健康覆蓋大步“再出發”。

  《意見》中,“覆蓋全民、城鄉統籌”體現了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的公平普惠;權責清晰與保障適度讓我國醫保制度“可持續”發展;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激發了市場主體與社會力量參與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活力”。《意見》提出的“1+4+2”的總體改革框架,有點有面,既相互關聯、相互支撐,也探索路徑形成各自發展優勢,“分枝”與“總幹”同步“生長”。

  我國醫保制度20年來完成了從“公費”到“繳費”的制度轉軌,建立起世界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新時代的醫保改革要解決從“有”到“好”的問題,要讓醫保制度走向成熟。比如,近年來醫保異地就醫呼聲極為高。單從技術層面上來解決不難,但各地繳費不同、報銷比例不同,要結合報銷項目,資金統籌等方面,難度就非常大。《意見》提出持續優化醫保目錄,逐步實現全國醫保用藥範圍基本統一,也是為了更好的推動“異地就醫”這項工作。異地就醫“邁開步子”,各地一直在不斷靠攏,隨著國家層面的《意見》出臺,進一步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是真真實實提升百姓的“獲得感”。

  《意見》再次提出要規範“網際網路+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發展,補齊護理、兒科、老年科、精神科等緊缺醫療服務短板,統籌謀劃,分類進行,既著眼當下,也立足長遠,這也是醫保改革的題中之義。

  去年底,國家醫保“靈魂砍價”視頻刷爆網路,正是深化醫療服務和藥品供應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縮影。《意見》提出健全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推動醫保準入談判制度更加成熟,是把老百姓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從籌資、待遇、支付、監管等關鍵環節入手,《意見》出臺是通過機制保障用好百姓的“救命錢”。

  促進公平、築牢底線,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協調性,逐步縮小待遇差距,增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保障,提高醫保管理水準,堵住漏洞,兼顧公平、品質和效率,醫保改革“優一點”,民生“網底”再牢固一些,群眾獲得感就再“多一點”。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