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戰“疫”又戰貧 中國如何拿下“兩場戰役”?

2020-03-06 17:07: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抗擊新冠肺炎)戰“疫”又戰貧 中國如何拿下“兩場戰役”?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題:戰“疫”又戰貧 中國如何拿下“兩場戰役”?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要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幫扶,在復工復産中優先吸納貧困地區勞動力務工就業,確保完成決戰脫貧攻堅任務。”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4日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再次明確提出決戰脫貧攻堅任務要“確保完成”。

  當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遇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會對脫貧攻堅帶來挑戰,加重工作強度,也增加了難度。有分析認為,如何在“兩條戰線”取得勝利,特別是能否如期完成脫貧“答卷”,考驗著執政黨的應變能力,亦考驗信心和韌勁。

  “決戰脫貧攻堅,不能緩亦不能等”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中國執政黨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任務書——2020年,要如期收官。

  “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必須再加把勁,狠抓攻堅工作落實。”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這樣強調。

  事實上,疫情發生至今,從“最嚴峻”“最吃勁”到“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産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無論哪個階段,習近平在部署妥善應對新冠疫情的同時,也對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給予特別關注。

  例如,習近平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就提醒非疫情嚴重地區“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思想。”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一直是習近平心頭關切的大事。這場硬仗絕不能因疫情發生就停擺或遲滯。當然,由於疫情所致,中國正常的發展軌道難免受到影響,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會面臨更多困難和挑戰。此刻,需要科學、理性地去研判新形勢下解決剩餘農村貧困人口的摘帽問題。既要向全社會傳遞出能打贏的信心,亦要結合實際,平穩、科學地贏下戰鬥。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告訴中新社記者,習近平的講話一方面向世界宣告中國有信心如期完成既定目標,同時又告誡各級官員,打贏脫貧攻堅戰不能歇歇腳、喘口氣。行百里者半九十,完成脫貧攻堅重任,“心無旁騖”是關鍵。

  明晰重點精準施策

  一個特殊時期,各地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習近平專門劃出重點: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要精準對接,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支援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吸納當地就業;要組織好産銷對接,抓緊解決好貧困地區農畜産品賣難問題;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對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貧致貧的,要及時落實幫扶措施,確保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在戴焰軍看來,疫情是今年影響脫貧品質的最大因素,精準施策則是保證品質的重要舉措。各地應進一步提高工作精準性,特別是要逐縣逐村逐戶提出克服疫情影響的具體辦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好貧困民眾外出務工、農畜産品積壓等難題。“非常時期,戰法需非常精準”。

  “習近平為各級政府精準劃出脫貧攻堅重點,可理解成是防止工作走偏,或者著力點不準。”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亞華告訴中新社記者,這些年對於精準扶貧,國家已做了全方位部署。但因疫情衝擊,脫貧攻堅收官面臨新的挑戰,需要精準施策,方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

  王亞華認為,現在各地應積極推動復工復産,保障農民工就業,保春耕和農業經營秩序,將轉移支付資金和扶持政策更多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向受疫情影響大的領域和群體傾斜,將最大限度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

  疫情之下,脫貧要更強調實事求是

  外界注意到,習近平4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在常健看來,從脫貧攻堅角度而言,現在遇到的特殊情況,客觀上會給實現預期目標帶來挑戰,但一些地區不能因此可以搞“虛假式”“指標式”脫貧。習近平此刻提出“實事求是”的工作要求,放置一個特殊窗口下觀察,意涵格外深刻。

  實際上,“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是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始終如一的態度和要求。例如:一年前,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特別強調:“脫貧攻堅越到最後時刻越要響鼓重錘,決不能搞急功近利、虛假政績的東西。”

  戴焰軍認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中共向全體人民和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習近平及時點出問題,劃出紅線和底線,可讓相關地區和官員回歸理性,剔除浮躁,俯下身子真抓實幹。“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經得起歷史檢驗。”(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