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進重點項目復工復産,釋放發展動能

2020-03-05 17:0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字號

  截至2月底,全國已有90個鐵路重點工程項目、2817個工點復工,19.9萬人進場施工,川藏鐵路、成渝中線高鐵、成西高鐵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長江沿江高鐵、京沈高鐵、北京到雄安城際等規劃項目“應開盡開、能開快開”。

  在這次疫情中,大規模的支援隊伍和大批量的援助物資的運送,直觀詮釋著交通運輸對一個國家的重大意義。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適度超前,儘快復工,加速推進鐵路、水路等重大工程建設,完善國家交通體系,有利於儘早優化運輸結構,推進大宗貨物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向鐵路和水運有序轉移,促進鐵水、公鐵、公水、空陸等聯運發展,利用多種資源優化電商、冷鏈等物流組織模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這無異於給我們後續的經濟生産裝上“加速器”,挺身切入“超車道”。

  隨著復工復産陸續到位,從聲音轟隆的工地現場到腦力激蕩的實驗室,一眼望盡皆是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平臺——南方電網三端混合直流物理試驗平臺,實現換流閥串聯運作的關鍵試驗也在爭分奪秒地進行。該試驗全面驗證核心設備實現特高壓等級能力,目前試驗平臺已經開展53類232項驗證試驗,對關鍵技術和新研發的裝備進行了充分有力的驗證,有效提升工程系統可靠性和新設備穩定性,對我國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影響深遠。

  只有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我們才能在疫情的影響中爭取更大的迴旋餘地,在經濟、民生、外交等多個領域中贏得主動權,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年度目標任務。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迫切需要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尤其是科技工程儘早復工,從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出發,用實際行動助力抗擊疫情。

  于經濟社會發展而言,重大工程、重點項目不只是一個個基礎設施建設、一項項科技發明,而事關行業發展和國家整體建設規劃,背後蘊含著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可以助力國民經濟發展。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如何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創造條件推動重大工程的復工復産,對我們能否在後續的發展中擁有足夠的驅動來抵消疫情影響,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各項經濟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在繼續保持疫情防控工作力度的同時,儘快推動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復工復産可有效帶動産業鏈協同復工復産,釋放經濟發展動能,助力經濟社會儘快回到正軌。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