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燕鳴時評:叫停野生動物産業,對濫食野味説“不”

2020-03-05 11:03:00
來源:千龍網
字號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為導向,擴大法律調整範圍,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明確提出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要在現行法律基礎上加重處罰,以體現更加嚴格的管理和嚴厲打擊。在全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這個《決定》的出臺意義重大。

  首先,通過立法方式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是切實保障民眾生命健康安全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據專家介紹,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濫食野生動物無異於打開了病毒傳染的大門。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人畜共患病和新發傳染病聯合診斷中心主任、著名傳染病學專家維爾特李普金來到武漢了解疫情後,提出兩點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請一定要永久關閉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並且對野生動物、家畜、屠宰行業進行有效監管。

  由此可見,濫食野生動物,極易爆發人與動物共生的疾病,引起疫情傳播,可能對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引發公共衛生事件,並進一步影響社會生活秩序。因此,以法律的名義,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不僅是抗擊疫情的需要,更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需要,順應民意,很有必要。

  其次, 通過立法方式堵住非法盜獵盜捕野生動物進入市場的漏洞,也是維護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需要。不少國人有食用野生動物的喜好,認為是“大補”,甚至當作特權和身份的象徵。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都成為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陋習。

  由於有市場需求,一些地方把人工繁殖和食用野生動物當作産業去發展,加之市場監管存在漏洞,相關産業規模很大,野味市場氾濫。野生動物非法交易摧毀了一些僅存的野生動物種群,如穿山甲、娃娃魚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物種紅色名錄中已將這些動物列為極危,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生態文明建設,破壞了生態平衡。依法禁食野生動物,是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題中之義。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對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敲響了警鐘,引發了社會對於濫食野生動物的反思。無數的沉重代價一次次警示人類,以野生動物滿足口腹之欲,到頭來,人類只會自食其果。是時候叫停野生動物産業,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對濫食野味説“不”了。

  文/李民兵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