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荔枝網評:用好戰勝疫情的“科技密鑰”

2020-03-04 20:43:00
來源:荔枝新聞
字號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任務,綜合多學科力量,統一領導、協同推進,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儘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跑贏時間、戰勝疫情提供了“科技密鑰”。

  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始終是我們須臾不可放鬆的大事。立足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危害著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放眼長遠,人類同疾病的較量還將繼續,要想戰勝每一次大災大疫,同樣要依靠科技。各地各部門和廣大科研工作者要牢記為民初心和使命,堅持平時與戰時、預防與救治、國內與國際等相結合,積累科技成果、織密“科技之網”,凝聚科技合力,為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國家戰略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堅持平時與戰時相結合,積累增強戰力的科技成果。抗擊疫情,科學能否給出答案和方法,關鍵在於平時是否積蓄了科技力量,戰時是否能夠迅速凝聚科技力量。各地各部門要用功於平時,加快推進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領域科研力量佈局,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廣大科研工作者要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要發力於戰時,建立健全疫情蔓延進入緊急狀態後的科研攻關等方面指揮、行動、保障體系,確保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啟動,切實把科技成果轉化為戰鬥力,不斷提高體系化對抗能力和水準,實現功在平時、勝在戰時。

  堅持預防與救治相結合,織密保障安全的“科技之網”。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第一道防線是預防,最後一道防線是救治。只有織密“科技之網”,守住這兩道防線,才能保障安全。要堅持預防為先,充分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完善疫情防控預警預測機制,開展流行病學和溯源調查,搞清楚病源從哪來、向哪去,並加快疫苗研發進度。要做好救治兜底,強化科研攻關支撐和服務前方一線救治的部署,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加快推廣應用已經研發和篩選的有效藥物,盡可能阻止輕症患者向重症轉化,要採取恢復期血漿、幹細胞、單克隆抗體等先進治療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準。

  堅持國內與國際相結合,凝聚戰勝大疫的科技合力。堅持開放合作,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強化科技支撐、保障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對內,中國要強化內部合作,做好表率,進一步整合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國家重點科研體系,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外,中國要主動作為,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要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用科研數據和資訊,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戰勝疫情,關鍵在科技。各地各部門和廣大科研工作者要用好“科技密鑰”,秉持科學態度、堅守科學認知、堅持科學防控,用科研“加速度”強大科技支撐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守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