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徐康寧:精準施策是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

2020-03-04 17:1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本來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的脫貧攻堅戰增添了新的艱巨性。堅決克服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歷史性任務,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加倍的努力,精準施策、狠抓落實。

  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可控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對經濟社會造成衝擊,也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了挑戰。但是,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的影響總體是可控的。對此,要有全面深刻的認識。

  首先,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雖然疫情來勢兇猛,一時打亂了生産和生活節奏,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但總體上看,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可控的。疫情的不利影響主要集中在部分産業,並沒有對整個經濟體系造成全局性的衝擊,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疫情在較短時間內得以緩解。生産和消費雖然受到不小的影響,但整個國民經濟沒有“傷筋動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雄厚基礎並沒有被削弱。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有序恢復生産生活秩序,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充分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就能夠繼續沿著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大方向前行,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其次,要辯證認識和把握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既要看到疫情所造成的衝擊,也要看到疫情形勢出現的積極變化;既要認識到脫貧攻堅任務的艱巨性,把困難想得再充分一些,也要不失時機地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圓滿完成收官任務。疫情造成部分貧困地區務工人員的一時返工困難,使一些城鄉交通和生産供應鏈暫時受阻,一些貧困地區的農副産品運不出來,這些問題都是要著重加以解決的。但總體而言,脫貧攻堅的基礎性工作沒有受到大的影響,推進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也會帶來新的機遇。而且,在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全國各地煥發出極大的鬥志,這種不向困難和挑戰低頭的精神,必將助力決勝脫貧攻堅。

  現在,復工復産正在有序推進,交通運輸也逐步恢復正常,生産與生活秩序逐漸得到有效恢復。要充分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推進各項脫貧攻堅工作,把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縮小到最低程度,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以更加精準的措施推進脫貧攻堅

  當前,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應對之策要更加精準,脫貧措施要更有針對性。

  一是要優先做好貧困地區農民工返崗就業工作,保障貧困家庭儘快恢復務工收入。到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務工,是貧困地區許多家庭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就業脫貧的一個重要渠道。貧困地區由於一般地處邊遠,交通不大便利,更需要做好農民工返崗復工服務保障。如果是交通一時受阻,可通過建立點對點、一站式服務通道,通過專車專列等方式成規模、成批幫助低風險地區的農民工儘快返崗復工。如果是生産供應鏈一時中斷而影響貧困地區務工人員返工,有關部門要主動協調解決,儘快恢復生産供應鏈,幫助更多貧困地區務工人員返回就業地。

  二是要在當地拓展新的就業渠道,開闢新的脫貧之路。疫情可能會使一些貧困地區的部分勞動力失去原先的務工機會,必須有針對性地在當地拓展新的就業渠道。要變壓力為動力,力爭做到化危為機,大力促進貧困地區形成經濟發展的內生機制。抗擊疫情期間,網上購物等新業態迅猛發展,給邊遠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物産提供了難得機遇,應不失時機地採取措施加以推進,形成良性迴圈的內生發展機制,走出新的産業脫貧之路。要充分利用所出臺的各種優惠扶持政策,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小微企業,幫扶這些企業生産適銷對路的産品,在當地帶動更多人走上脫貧之路。

  三是要緊緊抓住機遇,把推進新項目開工建設與脫貧攻堅統籌起來。可考慮把一些適宜的建設項目安排在貧困地區,結合疫情防控中的補短板、抓基礎工作,安排貧困地區的公共衛生建設項目。應利用有利窗口期,在貧困地區建設一批公共基礎設施,儘快在當地形成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關聯産業的發展,增加當地就業、消費和市場擴大的機會。

  四是要更加關注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應當認真分析疫情對深度貧困地區實現脫貧目標的具體影響,將資金和政策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向受疫情影響大的領域和人口傾斜,防止因疫情而導致部分地區貧困程度加劇、部分脫貧人口因染病而再度貧困的問題發生。對部分疫情較為嚴重的貧困地區要專門施策,尤其要重視貧困地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可能出現的薄弱環節,做好物資和資金保障,加強指導和監督。

  以制度優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當前,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必須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加大各方幫扶力度。

  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顯著優勢。這一優勢在我國應對眾多嚴峻挑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通過加強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全國統一調度,充實醫療救治隊伍力量等,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疫情防控形勢明顯向好的方向轉化。要把這一寶貴經驗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決勝脫貧攻堅收官戰。

  其一,要根據疫情和脫貧攻堅形勢的新變化,更有針對性地出臺新的舉措,集中調配資源。要充分運用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加大轉移支付、減稅降費的力度,更好地為貧困地區服務;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金融支援力度,支援貧困地區實體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其二,要優化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機制,幫扶工作要深入基層一線,措施要落在具體項目上。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充分彰顯了我們的制度優勢,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形成層層包乾、任務到基層的責任機制。經濟發達地區應主動擔起責任,幫助貧困地區解決因疫情而出現的問題。企業復工復産,可優先面向對口支援的貧困地區進行招工;安排建設項目,可主動找貧困地區進行對接配套,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其三,要積極發揮扶貧龍頭企業的重要作用,促進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扶貧産業發展的無縫對接,加快貧困地區的産業扶貧進程。實踐證明,扶貧龍頭企業對貧困地區發展相關産業具有很好的帶動作用,是促進貧困地區形成內生發展機制的一條有效途徑。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應大力支援龍頭企業發展相關扶貧産業,扶貧龍頭企業也要彰顯社會責任,在抗擊疫情和決戰脫貧攻堅中體現自身價值。

  同時,貧困地區要毫不動搖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更加積極地與經濟發達地區緊密對接,主動為發達地區的項目進行配套,為發達地區企業在本地招工做好服務工作,通過更加細緻而有效的工作,打通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公里”,確保完成如期脫貧的既定目標。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