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廣東打出穩外資、穩外貿有力政策“組合拳” 國際産業鏈穩住了

2020-03-01 13:3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疫情發生以來,廣東從省到市各級政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各地市針對外資企業的“暖企服務”也在不斷升級,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突出困難。一系列舉措不僅讓企業倍感溫暖,也增強了發展信心,國際産業鏈更加穩固。

  春回大地,在珠三角這片外商投資熱土上,連日來外資、外貿企業復工復産的腳步愈加輕快。

  在“世界工廠”東莞,5791家外資企業已復工,其中外資企業進出口300強開工率達91%,成為國際製造産業鏈復蘇“風向標”。

  在“製造名城”佛山,為滿足全球市場訂單需求,世界500強美的集團全國31個生産基地均已復工,廣東格蘭仕集團有望在近日實現100%復工率;包括本田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等一批世界500強投資的企業在內,佛山復工外資企業已超過900家……

  復工復産跑出“加速度”的背後,是廣東從省到市各級政府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針對外資、外貿企業頻出實招,打出了穩外資、穩外貿的有力政策“組合拳”。

  位於佛山高新區的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生産車間,員工正加緊作業生産。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龐彩霞攝

  穩外資:

  企業“暖”,信心足

  在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一派繁忙景象。從2006年至今,樂金顯示在廣州的總投資額已達130億美元。據介紹,目前該企業整個供應鏈已有超過萬名員工復工。“疫情不會影響我們在中國投資發展的決心和信心。”該公司對外協力部總監閔東植説。

  樂金顯示、巴斯夫、埃克森美孚、達能、安利……在廣東,隨著一批世界500強和産業“龍頭”復工復産,國際産業鏈穩住了。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非常重視對外資外貿企業的監測分析,及時收集和解決企業困難。”東莞市商務局調研員雷慧明説。

  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2月6日,廣東便及時出臺“復工復産20條”,聚焦包括外資企業在內各類企業面臨的現實困難,從保障用工、減輕負擔、優化服務等方面集聚政策合力,全力支援企業復工復産。

  2月26日,廣東又重磅出臺了《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若干措施》。其中,專門針對穩外資作出了部署:推進落實“外資十條”財政獎勵政策,對重大外商投資項目按“一項目一議”方式給予重點支援;充分利用省領導聯繫跨國公司直通車機制,做好外資大項目服務保障;將産業帶動性強的項目納入省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管理……

  同時,廣東各地市針對外資企業的“暖企服務”也在不斷升級。“東莞近日出臺的‘助企撐企15條’‘復工10條’等政策,外資企業都享受同等待遇。我們還專門針對外資外貿企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並送政策到府。”雷慧明介紹,這些措施包括建立重點企業復工復産專班機制,市鎮聯動加強復工保障服務,積極協助企業解決防控物資保障、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問題等。佛山市為幫助外資企業復工復産,建立健全了重點外資大項目聯繫機制,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突出困難。

  企業“暖”了,信心足了,投資增加是最直觀的反映。在電子資訊重鎮東莞長安鎮,隸屬新加坡UTAC集團的樂依文半導體(東莞)有限公司宣佈,今年計劃增資7000萬美元用於擴産。“政府一直派專員指導我們怎麼應對,我們也做了充分準備,有信心繼續擴産,新項目投資計劃不變。”新加坡優特集團公司副總裁、樂依文半導體(東莞)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泉説。

  穩外貿:

  讓訂單不“塞車”

  近日,廣東理文紙業有限公司的關務經理洪倣志在家通過“網際網路+海關”服務平臺發送了一票加工貿易手冊延期申請,僅過了3分鐘,便收到了海關審核通過的回執。目前,東莞海關已為理文紙業在內227家受疫情影響的加工貿易企業辦理了這項業務。“我們持續關注外貿企業的實際困難,推出支援企業擴大出口、優化貨物通關監管模式、簡化加工貿易辦理手續等舉措,為企業降低通關成本。”東莞海關關長陳平説。

  “東莞塞車,全球缺貨”,形象地體現了珠三角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上的位置。在外貿大省廣東,雖然復工率在穩步上升,但訂單履約困難、國際物流不暢、貿易壁壘增多……一道道難題擺在廣大外貿企業面前。如何穩外貿、讓訂單不“塞車”,關係著眾多外貿企業的生存,更關係著全球供應鏈的正常有效運轉。

  非常時期,廣東省海關、商務、外匯管理等多個部門協同,精準施策穩外貿,一系列政策讓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2月6日,廣東省商務廳便發佈了《關於做好商貿企業及外貿出口企業復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商務部門研究金融財稅、出口信保、通關便利化等措施,幫助外貿出口企業保質擴産。2月26日,廣東針對穩外貿推出了一系列專門舉措,包括簡化通關環節,降低港口檢驗檢疫等環節收費;對優質加工貿易項目投資和增資擴産,優先保障其用地,並給予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待遇等。

  穩外貿,就要大力支援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搶抓訂單。“監測發現,疫情對東莞部分企業出口訂單造成了壓力,目前訂單下降10%至15%。”雷慧明告訴記者,為支援外貿企業搶抓訂單,東莞實施“東莞製造”品牌戰略,加快推動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複製推廣“東莞製造”品牌展銷中心建設,每年給予最高100萬元的支援。

  穩外貿,就要積極扶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東莞海關透露,雖然外貿進出口形勢同比呈下降趨勢,但東莞跨境電商一枝獨秀,1月份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12.8億元,同比增長15.6倍,居全國第一。為支援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外匯局廣東省分局近日在穩外貿系列措施中提出,全面落實限額內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免於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便利化措施,支援銀行和支付機構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業務,提升新業態外匯業務電子化辦理水準。

  穩外貿,還要幫助企業應對國際市場的各種風險。目前,廣東多地正加大外貿企業防風險保障力度,擴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力爭覆蓋更多企業,實現應保盡保。

  穩用工:

  “務工專車”助返崗

  2月27日22時26分,廣東、雲南兩地人社部門聯合組織的免費返崗專列動車,從雲南昆明站出發順利抵達廣州南站。這是兩省聯手組織的第8趟返崗專列,也是一趟專門為外資企業及産業鏈重點企業量身定做的返崗專列。車上乘客多是港資企業惠州伯恩光學公司的返崗務工人員。

  “2月26日,公司已有149名務工人員通過包機回到企業。我們有信心全速推進復工復産,擴大生産規模,保障全鏈條企業同步發展。”伯恩光學人力資源總監俞耀川説。

  伯恩光學是目前世界上生産規模最大、生産能力最強的電腦手機玻璃鏡片/觸摸屏生産企業之一。惠州伯恩光學公司是華為、小米等通訊生産企業的手機玻璃面板主要供應商,也是惠州市惠陽區用工人數最多的企業,節前用工總人數超過78050人,多數員工在節前返回雲南等外省區過年,受疫情影響,人員“返崗難”問題比較突出,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的生産經營,對上下游企業的復工復産也將造成影響。

  疫情期間,該公司訂單不停,生産急需大量工人。廣東及時啟動省際幫扶協作調劑,通過企業員工“點對點”輸送等方式協助員工返崗,使該公司用工困難問題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截至2月26日,已返廠待崗人數37249人,加上春節期間在崗人數21507人,公司目前人員已到位58000多人。

  在國際製造業名城東莞,聚集了500多萬産業工人,其中外來務工者比例接近九成,如何解決外資外貿企業反映突出的員工返崗時間延緩問題,是東莞面臨的“大考”。

  事實上,受疫情影響,節後珠三角各大城市務工人員都難以及時返崗,特別是涉及核心産業鏈、用工量大的重點企業需求尤為緊張。“産業鏈重點企業復工復産,事關上下游産業鏈的恢復,事關廣東省未來核心競爭力。”廣東省人社廳就業服務管理局負責人夏義兵介紹,為做好重點企業用工保障工作,人社部門建立了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落實服務專員“一對一”服務,快速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困難,目前已為557家屬於疫情防控必需、城鄉運作必需、群眾生活必需、重要國計民生和供港供澳以及省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和重點工業商業企業提供用工保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 楊 龐彩霞)

[責任編輯: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