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評:潛力大 韌性足 疫情難撼中國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如此強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構建起了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有責的群防群控工作格局,形成了全民戰“疫”的硬核力量。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14億多人民群眾決勝“疫魔”的信心更加堅定。
面對疫情,中國經濟韌性和潛力更加彰顯。習近平總書記説過:“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我們看到,一些傳統行業受疫情衝擊較大,但智慧製造、無人配送、線上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産業卻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網路大國。隨著疫情防控成效逐步顯現,在政策措施的有效引導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條件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社會的平穩健康發展。
復工復産有力有序,全民戰“疫”底氣十足。推動企業復工復産,既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實際需要,也是經濟社會穩定運作的重要保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産,成為多地政府的“標配”。工信部24日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廣東等地已超過70%。隨著復工復産全力推進,生産生活秩序有序恢復,中國發展的強大動能正在充分釋放。
風物長宜放眼量。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當前我們也正與“疫魔”進行著殊死決戰。事實上,中國有14億多人口,有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體,有一大批競爭力強的製造企業,這也已經決定了有充分的韌性和潛力來應對各種挑戰。要知道,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化危為機,厚植“全國一盤棋”意識,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時促復工復産,把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我們就一定能夠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寒冬消散是春天,風雨過後見彩虹。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加強黨的領導,發揮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扎紮實實地做好每一方面的工作、每一天的工作,我們將贏得最終的勝利。待“疫魔”退去,中國還是那個活力四射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