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逆行,赴武漢救死扶傷

2020-02-25 13:1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武漢,我魂牽夢繞的地方……”2月15日早上5點,王海英從武漢江岸區塔子湖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回到駐地,結束了自己在疫區的第一班崗,她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起身在筆電上寫下了這段話。

  48歲的王海英是天津市薊州區人民醫院的一名心內科大夫,也是天津第五批馳援湖北省醫療救治隊的隊員,之前從未去過武漢的她對這座城市卻一點都不陌生,它是丈夫口中經常提及的“第二故鄉”,也是她做夢都想去看一看的地方。

  “20年前我和愛人剛認識,他就和我説,春天是武漢大學的櫻花季,有一條路的兩旁開滿了櫻花,一眼望不到頭,去了武大你才知道什麼叫花海,一輩子都忘不了,有機會一定帶你去看。”王海英的丈夫秦繼輝199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由於工作繁忙,夫妻二人的櫻花之約一直都沒實現。

  “沒想到自己第一次來武漢,居然是因為疫情。我是內科大夫,又是很多年的黨員,我心裏早就準備好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王海英第一時間向單位遞交了請戰書,但由於去年十一月她剛剛做過手術,領導擔心她的身體,遲遲沒有派她去武漢。

  2月9日清晨,王海英得知醫院要臨時抽調一批馳援湖北省的醫護人員,她再一次撥通了院領導的電話,希望參加,這一次她收到了報名成功的通知。丈夫對她的選擇絲毫沒有感到驚訝,“武漢受傷了。我自己的專業所限,目前我做不了什麼,我愛人可以替我為武漢做貢獻。”

  當天晚上,王海英踏上了這片“在心裏來過無數遍的土地”。

  第二天,王海英和14名年輕的同事便開始了進入方艙醫院前的準備工作,一車一車的物資和行李陸續到達,近百箱的物資,她和同事們從下午6點一直搬到夜裏12點半。由於每個地區醫院要求攜帶的物資不同,王海英他們並沒有帶訓練用的防護服,同一組的姑娘便把其他組訓練穿破的一件防護服用針線縫好,拿來練習。

  “無論練多少次,當你真的走進‘紅區’,面對病人,感覺還是不一樣。”塔子湖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一共有1000張床位,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進病區沒多久護目鏡便全是水霧,套上紙尿褲,王海英開始工作。

  在一次次查房、與病人溝通的過程中,王海英漸漸適應了這裡的工作節奏,“隨著和病人相處的時間變長,現在如果有一天沒上班,心裏還會惦記他們,就像在天津的醫院查房一樣。”王海英和許多病人處成了朋友,得知有病人需要生活用品,就把自己帶來的拿給他們用。

  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王海英始終沒有忘記與丈夫的櫻花之約。“大武漢,大武漢,我丈夫總是這麼叫,他覺得這座城市讓他感覺到驕傲,當我站在這座城市,救治這裡的人,我覺得我圓了我們兩個人的一個夢。”王海英説,她和14位同事已經約好,等到疫情過去,一定要帶著家人去武大看櫻花。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