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疫情之下的中國經濟也蘊含著機遇

2020-02-22 13:16: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譚浩俊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據央視網消息,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內的多位國際經濟金融界人士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會也不可能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他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多國經濟界人士也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一直展現出極強的韌性,疫情帶來的影響只是暫時性的。

  其實無論是哪些方面的矛盾和問題,也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疾病疫情,對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都不是單一的挑戰和壓力,也有機遇與動力。如果能夠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針對疫情適度調整發展策略,科學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充分調動中央地方兩個積極性,就能夠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就會獲得新的發展機會、進入新的發展平臺。

  2003年的非典疫情,有一些人認為非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應當調整經濟發展目標。但是,最終的結果並沒有如此。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中國經濟進入到了一個發展速度最快的階段。雖然與房地産市場的放開和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有關,但是也不能否認,隨後的高速增長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有關。

  雖然從經濟形勢和經濟環境來看,當前的形勢與2003年相比,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國際經濟環境,出現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關係十分複雜,各種不確定性也在增加。但是,中國經濟原本就不是躺在國際經濟身上發展起來的。中國只是充分利用了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把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轉化成自身的發展動力,從而取得了快速發展的成就。真正的發展動力和源泉,還是來自於自身、來自於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來自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需求市場,來自於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

  也就是説,縱然中國通過出口等獲得了很多發展機會,賺取了很多外匯,也增加了很多就業。但是,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也給許多國家的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帶去了發展成果,並帶動所在國居民的就業。也就是説,中國和世界是有機的統一體,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國際經濟組織、國際機構和外國經濟界人士能夠如此看重中國經濟、看好中國經濟,不僅是因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同時,更是對中國經濟韌性和韌勁的高度認可。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它的影響是暫時的。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內的多位國際經濟金融界人士所言,新冠肺炎疫情不會也不可能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而且就現實情況來看,不僅不會,還有可能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一次新的機遇。

  要知道,疫情發生以後,中國政府就在積極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及時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出臺了許多應對之策。也就是説,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説,只要積極利用好這些政策,是能夠渡過難關的。過不了這一關的,大多也是原本就會被市場所淘汰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説明,新冠疫情可能會從另一個角度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會讓企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主創新和産品升級的重要,從而推動企業轉變觀念、轉變理念、轉變思維,不再滿足於簡單加工和賺錢。同時,能夠渡過難關的企業,則會獲得新的發展機會,獲得更多市場,也獲得更多發展空間。

  從總體上講,疫情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影響、帶來挑戰,但是,決不能把眼睛過多盯在挑戰和壓力上,而應當把眼光放得長遠些。抬起雙眼看遠方,而不要只看到腳下的一小片地。可以肯定,2020年的中國經濟,仍然是值得期待和充滿希望的。(責任編輯:王鑫)

[責任編輯: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