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硬核”政策先行

2020-02-21 19:37:00
來源:中華工商網
字號

  廣東常住人口達1.13億,其中外省流動人口2000余萬人,僅每年春運期間流動人口就超1.8億人次。截至2月17日,全省新冠肺炎確診人數1322人。

  與此同時,2019年廣東GDP突破十萬億元大關,位列全國第一。比上年增長6.2%,佔全國比重超過1/10。今年廣東省兩會上提出目標,2020年廣東GDP預計增長6%左右。

  上述數據説明,廣東面臨外來人口最多、防疫輸入性難度最大的挑戰。企業復工心切、迫切完成經濟發展的壓力較大。

  廣東,正在對抗“兩難”:一場疫情防控大考,一場必須打贏復工的大戰。

  面對兩難,廣東要如何出招?

  最惹眼的莫過於廣東最近的暖企“春雨”。

  2月6日,廣東省政府印發《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援企業復工復産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5方面共20項政策措施。其中,針對受疫情影響不能按時繳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的企業,允許延期至疫情解除後三個月內補辦補繳。國有資産類經營用房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不能正常經營的民營承租企業免收第一個月租金,減半收取第二、三個月租金。

  2月12日,廣東省主要領導到珠海、廣州和深圳調研時,分別強調: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兩不誤。

  2月13日,廣東省出臺“金融暖企18條”,主要包括“三降三免一放寬”。“三降”是降低小額貸款和小額再貸款利率5%-10%,降政府性擔保收費至最高不超過貸款總額的1%,降續當月費率1‰-5‰,“三免”是免再擔保費,免不超過6個月的融資租賃租金利息和租金罰息,免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費用;“一放寬”是放寬優秀小貸公司杠桿率至凈資産5倍,其中非標準化融資杠桿放寬到2倍。

  2月17日,佛山市市長朱偉在召開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動企業復工復産工作會上承諾:“企業缺乏防控物資,提前三天向屬地政府報告,政府就要幫你解決。絕不允許出現一家企業因為沒有口罩不能復工復産的事。”

  同日,中山市全面調整企業復工條件,要求取消以備案、承諾等形式,限制企業復工復産的做法,清理取消對企業超出防疫必要的復工條件和要求。

  廣州市出臺《關於支援中小微企業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過程中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措施》,預計為企業減負50億元。

  此外,東莞、珠海、揭陽等地也公佈多項惠企、暖企政策,多措並舉為企業復工復産消除後顧之憂。

  一系列動作都在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經濟大省廣東已經開足馬力推動復工復産。

書寫“廣東速度”

  面對疫情“大考”,珠三角給出了自己的“快速反應答卷”。

  用電量能直觀反映復工的熱度,被譽為“世界工廠”的廣東復工復産火力全開。據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消息,廣東省復工復産第一週(2月10-16日),全省企業總體復工比例超6成,復工一週全省累計用電量為55.8億千瓦時,較復工前一週增長17.3%,其中工業復工一週累計用電量環比上一週增長62.1%。

  截至2月16日,廣州市全市保障城鄉運作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領域的“三必需”企業4481家,已復工4373家,佔比97.6%;重點行業企業31588家,已復工9079家,佔比28.7%,疫情防控必需生産企業271家,已復工271家,佔比100%。

  在企業全面動員的背後,是政府的全面服務——從春節開始,駐廠、蹲點服務,就成為廣東各級相關部門的工作常態。廣州市政府駐企工作組成員黃海濤説,對駐點人員來説,幫助企業解決原材料供應是最大的工作任務,為此“大家真是‘各顯神通’,用上了‘十八般武藝’”。

  為解決企業生産原材料不足、員工不足等問題,廣東為企業提供“特事特辦”綠色通道,政府在兩天內就完成了東莞欣意醫療保健製品廠國內醫療産品生産銷售資質的特批。同時積極動員廣州、東莞等地職業學校的在校師生,支援生産一線。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緊急復産中,必須為企業解決資金問題。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何曉軍説,廣東快速將涉及疫情防控物資企業名單提供給金融機構,方便雙方對接。2月6日前廣東各金融機構已給46家企業發放貸款8.41億元。

暖心復工進行中

  東莞正揚電子機械有限公司在10日才開始復工,已有2800多人上班,企業復工率高達70%。公司人力資源處負責人李松輝説,政府的防控舉措讓企業充滿信心,“從車站、高速路口、村鎮到社區都有嚴密的安排,我們有把握很快恢復”。

  2月14日,今年節後廣東首趟中歐班列從東莞開出,車上49個集裝箱中滿載通信設備、電路板等“珠三角製造”産品。在群創光電公司佛山廠區,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歐陽筱敏説,工廠7000多名員工,已有2000多人在崗。“公司主營液晶面板,現在生産供不應求。”

  創新突圍仍在繼續。廣東星聯精密機械公司總經理姜曉平説,疫情帶來的人口流動限制,對産品售前、售後服務影響很大。公司利用新設備,實現在出廠前對模具進行安裝、適配驗證,通過將檢測結果和産品一起發給客戶、線上服務指導客戶安裝,儘量達到在現場安裝水準,減少了疫情影響。

  企業復工,及時減少疫情對企業生産經營的影響,但同時也要關注員工安全與健康。廣東許多企業都為員工上班提供了“暖心”攻略。有公司提前給員工發出信件,提醒員工復工注意事項和交通提醒;也有公司不僅通過快遞給沒買到口罩的員工寄送口罩,還為每位員工準備“復工禮包”,包括濕巾、口罩、免洗洗手液和維C,從外至內對員工提供一百分的保護。

  “廣東有全國最齊全的製造業體系,底子厚,加上政府和企業的協力共進,我堅信疫情打不垮珠三角。”廣東新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潘結儉説。、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