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中國“兩線作戰”穩定世界預期
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面對2020年第一隻“黑天鵝”,中國正全力開展抗疫阻擊戰和經濟保衛戰。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多地生産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很快開始影響全球供應鏈和世界經濟。德國《焦點》週刊(Focus)2月17日評論説,“全球焦急等待中國恢復正常”,中國是世界工廠和世界經濟發動機,世界希望中國加快復工步伐。隨著疫情逐步好轉,中國各地復工復産有序步入正軌。路透社17日報道稱,上海人力資源外包公司(上海外服)的調研顯示,逾八成的中國內地企業已經復工。
福特汽車發言人安德森 陳(Anderson Chan)日前基於2003年SARS疫情後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表示,相信疫情緩解後中國經濟會迅速企穩並出現補償性恢復。與2003年明顯不同的是,當年中國經濟規模僅為13.7萬億元,2019年已達99.1萬億元。經濟體量顯著擴大,意味著抵禦短期衝擊的能力和手段也在同步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12日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總體影響相對可控。標普信評(S&P Global)在19日發佈的《且行且看:多維度觀察新冠疫情的信用影響》報告中指出,“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短期影響將主要體現在一季度”,三季度中國GDP增長率有望反彈。
面對疫情,中國政府的有形之手也開始發力,連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其密度和力度可謂史無前例。國務院、發改委、央行、銀監會等中國多部門聯合發力,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讓中國市場流動性更充分,區域協作更方便。《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應對疫情衝擊,不僅向國內金融系統注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提高降息預期,還承諾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和流程。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在華外企利益,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2月10日,中國商務部發佈了一系列大力保障外資企業有序復工復産和保護外商投資的針對性措施。
事實上,即便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中國社會經濟運作也從未止步不前。市場上購物、辦公、娛樂、學習等需求巨大,各種“宅經濟”、“雲辦公”迅速火爆。路透社報道稱,“生鮮配送企業的業務在增加,因為大多數宅在家裏的人們需要購買這些生活必需品”。摩根士丹利研究團隊認為,線上消費作為有利因素,佔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接近五分之一,有利於部分抵消疫情對於實體消費的衝擊。
據了解,中國高度發達的網際網路行業和超過8.5億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有效減輕了疫情對經濟的打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帶動了一批新行業、新業務的“裂變式”發展。線上教育、雲辦公、移動電商、虛擬社交、線上娛樂等新經濟迅速成長,推動一部分傳統産業向更高效、更環保的“雲經濟”加速變革。標普全球評級公司預計,新型冠狀病毒將“推動(經濟)長期結構轉變”。同時,面對疫情期間餐飲、住宿、旅遊等行業消費萎縮,中國相關部門緊急出臺金融救助辦法,多地區迅速部署小微企業扶持舉措,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隨著各地開復工有序推進,中國經濟正進一步展示出韌性和潛力。疫情確實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不會也不可能壓垮中國經濟。短暫的風浪掀不翻中國經濟這艘大船。面對一時的困難,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變,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方向沒有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更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