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禦疫有書香:出版界緊急集結推出主題讀物

2020-02-20 17:5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禦疫有書香(中國戰“疫”系列報道(11))

  ——出版界緊急集結推出主題讀物

  本報記者 張稚丹

  2020年2月10日,復工第一天。

  北京東城區遠東科技文化園內的碼字人書店迎來第一位顧客,他在這個園區工作,借上班來還書。讀者掃碼登記,洗手進入,店主李蘇皖用消毒棉片對書籍消毒。

  專程來讀書上自習的會員,用上了標注會員號的專屬咖啡杯;

  打電話預約的會員,和一位同事享受整個空曠的二樓會員活動區;

  那位經常晚跑後進店買書的顧客,晚上給李蘇皖送了包核桃作為新年禮物。

  一天,7位客人,一包核桃,讓李蘇皖感到書店被需要的溫暖。

  這個以戲劇、電影、詩歌為主題的書店,在疫情前是多麼熱鬧:每週三晚有即興戲劇表演,隔週三是古琴沙龍課,週末經常有詩集發佈會,熱氣騰騰的活動,很多結束後大家都不想離開的夜晚……

  1月,本應是寒假和春節銷售高峰,但北京開卷《2020年初“新冠”疫情下圖書零售專題分析》表明,樣本書店2020年春節後第一週銷售不足2019年節後周的10%。書業人曾鋒收回的350多份有效調查問卷顯示,因為新冠肺炎,86%的書店曾停業。73.94%的書店認為,即使恢復營業,收入也會至少減半。因為在疫情徹底解除前,過去作為主營收入之一的場地租賃和活動肯定大受影響。

  但生活還要繼續。眾多實體書店積極自救,通過網店、微店、小程式、社群、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開展線上業務。

  “開店時都沒有做的眾籌,不得不推出了。”2月3日,碼字人推出“讀書打卡比賽”和“書店眾籌計劃”。這是一場以比賽讀書方式進行的書店保衛戰,每人30元團費,用遊戲規則督促參與者完成一週讀完一本書的預定目標。

  2月10日前,他們一面對全店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讓書店保持安全舒適的狀態;一面在微店推出包括《健康鴻溝》《年輕人,請忍受一下》《鼠疫》《昨日世界》在內的“忍冬”書單,推薦選購。

  李蘇皖笑著對本報記者説:忍冬是雙關。一是説我們要堅忍地度過冬天,另一方面,忍冬本身就是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材之一——金銀花。

  快速反應

  還記得初聞新型冠狀病毒人傳人時的情形嗎?“我一直咳嗽,怕冷,是不是這個病?”面對未知的疾病,大眾還在慌亂的時候,出版機構做出了快速反應。

  1月23日,全國第一本抗擊疫情的圖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該書由廣東省疾控中心組織編寫,詳細介紹該病可能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自我保護辦法、公共場所注意事項及防治誤區等內容,對科學防控疫情、普及新冠肺炎相關知識起到重要作用。因為出版及時,春節前後加印了50萬冊。非典、禽流感、汶川大地震、兒童手足口、口蹄疫、非洲豬瘟……每次公共衛生事件,廣東科技出版社都衝在前面。

  他們第一時間啟動出版程式,成立項目攻堅團隊,做好部門分工,倒排工期,通宵達旦,連續奮戰48小時。1月23日,該書與讀者見面。截至2月10日,訂單數達150萬冊。

  處在疫情中心的湖北出版人也交出答卷。1月23日,由湖北科技出版社緊急編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網路試讀版,刷屏微信群、朋友圈。

  各地出版社緊隨其後,紛紛組織經驗豐富的傳染病防治專家、病原生物與免疫專業研究學者撰稿,緊急出版——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知識讀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的《協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護手冊》……其中不少圖書在學習強國、新華書店網上商城、咪咕閱讀、喜馬拉雅等網路傳播平臺和數字閱讀平臺上線並免費傳播,對病毒的傳播、症狀、預防及診療等進行權威、通俗的解讀。截至1月29日,點擊閱讀量已超千萬。

  “少出門,不聚會,戴口罩,勤洗手”,知識帶來了應對的手段,也帶來了心理的安定。

  為了給恐慌和焦慮中的群眾緩解心理壓力,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援,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推出《新型冠狀病毒大眾心理防護手冊》,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導手冊》,積極指導民眾以理性態度和健康心態抗擊疫情。

  免費開放

  “商務印書館抗疫行動:向社會免費開放1300余種電子書資源。”2月5日,這條資訊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轉發。

  抗擊疫情期間,商務印書館將人文社科知識服務平臺上1300余種電子圖書資源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登錄www.cp.cn或下載“商務印書館”APP即可免費閱讀商務印書館線上所有電子書。有讀者留言“天降寶藏”,還有讀者説,已經讀了幾本,感覺太值了。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于殿利告訴本報記者:“看到很多被迫宅在家裏的人每天忙於追劇、刷手機,我卻感覺這正是網上學習和閱讀的好時機。正逢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發起倡議,我説,我們不要空洞地講理念、喊口號,看看能實實在在地做點什麼。”

  電子書屬於另一個體系,涉及到會員制端口和技術設置。前期工作完成後,商務印書館馬上向全社會發佈了電子書免費開放資訊。

  于殿利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學理性較強。從我們推薦的書單(《宋代瘟疫的流行與防治》《麻風:一種疾病的醫療社會史》《致死的疾病》《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可以看出,疾病是人類文明的伴隨物,歷史上人類已經歷多次疫病,沒必要過分恐懼,要理性地認識和對待。免費開放線上資源,一是鼓勵讀者對學術圖書的閱讀,二是堅定大家的信心,疫情黑雲壓城,但我們的精神不能垮,要用精神的力量戰勝壓抑、焦慮和恐懼。

  這也是圖書出版、數字出版機構普遍的共識。

  1月26日,掌閱宣佈為武漢讀者提供100萬份掌閱APP月卡VIP(價值1800萬元人民幣),可一個月免費暢讀VIP書庫中的20萬冊圖書。

  1月29日,國家圖書館宣佈,從這天開始,全國乃至全球讀者都可以登錄國圖官網,免費享受其豐富的資源和服務。

  1月30日,人民文學出版社有聲店舖“人文讀書聲”推出免費暢聽活動,為讀者提供《圍城》《紅星照耀中國》《簡愛》《牽風記》《穗子的動物園》等優秀經典名著有聲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整個2月期間,對廣大專家學者及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中國社會科學文庫”。

  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等數字出版機構也向大眾免費開放知識服務資源。

  北京開卷《2020年初“新冠”疫情下圖書零售專題分析》報告指出,不需出門、不需物流支援,數字內容成為特殊時期讀者獲取內容的最便捷途徑。而數字內容平臺也因此得到社會和用戶的肯定。春節前後,新增用戶數量普遍增長20%,最多的超過300%。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電子版全網免費下載,點擊閱讀量超過3000萬。對此,廣東科技出版社社長朱文清説:“社會效益第一!抗擊疫情時,也是彰顯出版人責任之時。讓防護知識傳播到每一個讀者,這才是出版的價值。”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