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歐”後英國把目光投向亞太

2020-02-20 17:26:00
來源:文匯報
字號

  外交大臣拉布率先踩點亞太四國;英澳、英日自貿協議有望率先達成

  “脫歐”後,英國把目光投向亞太

  ■本報記者 吳 姝

  英國已經于1月31日退出歐盟,11個月過渡期倒計時已經開始,但英國和歐盟、英國和美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卻進展緩慢。

  2月17日,英國“脫歐”事務首席談判代表重申英國希望與歐盟達成加拿大式的自貿協議。但歐盟“脫歐”事務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18日回應,由於歐盟與英國存在獨特的地緣關係和親密的經濟關係,雙方無法簽署類似于歐盟與加拿大等國的自由貿易協議。英歐貿易談判預計在3月展開。

  英國與歐盟就貿易協議談判條件互不相讓,英美之間也齟齬不斷。13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再次推遲3月訪美的行程。據多家外媒報道,約翰遜7日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通話,最終以特朗普憤怒地挂斷電話不歡而散。目前來看,兩國領導人的下一次會面可能要等到6月的G7峰會。而在此前,美方迫切希望在秋天大選前達成美英自貿協議,約翰遜一再推遲訪美之舉可能使兩國關係趨於緊張。

  與對美國的推諉態度不同,《太陽報》報道,其實約翰遜早在2月初就制定了一系列貿易外交之旅,計劃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出訪一系列關鍵性國家,其中日本排在首位。但很快,約翰遜調整了這一方案,繼而派出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前往亞太四國。

  自2月6日起,拉布以澳大利亞為起點,展開了“脫歐”後首次高級別訪問。在到訪過堪培拉和雪梨之後,拉布于2月8日抵達日本,10日訪問新加坡,11日到訪馬來西亞。此次亞太之旅被英國政府視為“全球性英國”戰略的新起點。

  據英國政府官方網站報道,英國希望儘早與澳大利亞達成貿易協議。拉布稱,英國和澳大利亞是“與生俱來的合作夥伴”“準備談判一份全面的貿易協定”,他表示“澳大利亞有望成為第一批與英國簽訂優先級協議的國家”。澳大利亞外長佩恩也對此表示,她對兩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充滿信心。

  澳大利亞是英聯邦成員國,也是英國第19大貿易夥伴。但在此次會面中,英澳雙方沒有談及此前引發關注的兩國間免簽政策。在上個月,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翰向《雪梨先驅晨報》透露,“無法想像澳大利亞與英國之間的全面自由流動”。

  在第二站東京,拉布與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進行會面。雙方商定在今年春天之前展開自由貿易協議的磋商,並希望儘早達成一致。雙方表示,這份協議將至少和2019年2月生效的“日本-歐盟貿易經濟夥伴關係協議”一樣“高標準”“有雄心”。茂木敏充還對英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意向表示支援。

  據路透社報道,2018年英日的雙邊貿易額高達295億英鎊,高於英澳之間269億英鎊的貿易額。歐洲改革中心高級研究員薩姆羅伊分析稱,“英美貿易談判將會十分艱難;澳大利亞、紐西蘭雖然樂意簽約,但對英國的經濟並無巨大意義。然而,日本對英國的經濟確實重要,在政治上也不可能遇到障礙或引發其他問題”,因此英國政府有充分理由優先考慮日本。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作為拉布此行的最後兩站,被英國視為“東南亞兩個關鍵性夥伴”。2018年英國和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貿易額分別達到了127億英鎊和174億英鎊。去年,英國-新加坡啟動了“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簽訂了26項合作協議。今年這一合作還將擴展到氣候、技術、安全等領域。

  《太陽報》引用英國政府內部消息稱,澳大利亞和日本是英國首批想與之展開自貿協議談判的國家,它們與歐盟、美國、紐西蘭一起位於第一梯隊。而加拿大等其他國家被列為第二梯隊。據英媒分析,英國與澳大利亞或日本儘早談成貿易協議可以給英國和歐盟的貿易談判施加壓力。

  過去作為歐盟成員國,英國自動成為歐盟與70多個國家或地區達成的約40項貿易協議的簽約國。按照“脫歐”協議,英國在“脫歐”之前,可以與這些國家或地區直接複製此類貿易協議。截至目前,英國已與其中50個國家或地區複製了20個自由貿易協議。

  但實際上,這50個國家或地區與英國的貿易往來僅佔英國貿易總額的8%。而歐盟與英國的貿易往來佔英國貿易總額的48%。除歐盟外,美國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18年兩國貿易總額達1271億英鎊。因此英國要在過渡期內與歐盟、美國達成自貿協議,可謂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