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大洋網評:科技戰“疫”推動數據共用加速

2020-02-20 16:48:00
來源:大洋網
字號

  打開地圖APP,搜索距離自己最近的發熱門診、查詢公共出行方案的擁擠程度、掌握疫情的最新進展……防疫期間,地圖類手機應用不只承擔著為用戶出行提供導航的服務,更立足於掌握用戶出行路線的優勢,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防疫期間,每天看著確診和疑似病人不斷增多,公眾難免陷入恐慌。而手機地圖應用發揮自身強大的技術優勢和數據優勢,通過實時、全面、權威的數據資訊,不僅在特殊時期為用戶準確、高效、安全地出行提供了方便,構建出疫情防控的“保護圈”,同時也給政府部門精準防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訊。

  防疫戰也是科技戰。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在抗擊疫情中,以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主的新興科技大顯身手,展示出了極強的戰鬥力。AI紅外無感測溫系統,大幅提高了測溫效率和準確率;不怕感染的機器人成為網路問診和病房送藥的好幫手;線上教育平臺讓學生們停課不停學;“確診患者交通工具同乘查詢系統”加固了防控系統……手機地圖應用也是其中一個代表。科技助力抗擊疫情,而抗疫巨大的應用需求也將大大推動新興科技的應用和大數據的互聯互通。

  許多精準防疫的手段都來自於大數據的應用。眾所週知,大數據的核心就是互聯互通,可數據共用難也一直是應用中存在的難點。政府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的資訊難共用,企業之間的資訊共用就更難了。政府相關部門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推動數據互聯互通。而在抗擊疫情中,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許多超常規應急手段的使用,大大推動了數據的互聯互通。就拿手機地圖來説,上線的大部分防疫功能,包括定點發熱門診的地址、發現確診人員的小區、班机編號等主要數據來源是各地公開發佈的防控資訊。但在北京上線了地鐵客流滿載情況查詢功能,其客流數據並非對外公開資訊,而是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提供給地圖應用開發公司的。而大量密切接觸者的成功排查,也都是基於政府與航空、客運、鐵路等企業的數據共用來實現的。許多地方推出了個人健康防疫二維碼,資訊數據共用,出入車站、寫字樓,均可掃碼查驗資訊,提高了效率。

  當然,數據的互聯互通涉及到採集企業、部門、個人,存在所有權、使用權等各種複雜問題,並非想互聯互通就能實現。經此次戰“疫”,人們已經看到,數據互聯互通的巨大作用。如何推動企業和政府部門在大數據的採集、存貯、使用等方面實現共用加速,更好地發掘出大數據的價值,利用大數據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動力、為城市應急管理提供支撐,值得引起更多思考。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