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最前線】保衛武漢的“普通人”:“這個國家需要有人挺身而出”
疫情來襲,許許多多的白衣戰士不捨晝夜,奮戰在一線。而除了這些最美“逆行”醫護人員,還有很多在非常時期仍然堅守崗位、默默付出的人。
他們捨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甚至帶病堅持工作,主動投入戰“疫”一線。就是這些平凡的人,用他們不平凡的力量堅守崗位,守護萬家燈火;就是這些普通的身影,用他們微弱的光芒,驅散陰霾。
為社區築起第一道防線
黃恒穿著全套防護服,躺在地板上,雙手輪換著接打電話。黃恒是武漢市洪山區珞南街洪珞社區的臨時負責人,由於原有的社區工作人員中有人感染,所有工作人員被全部隔離,社區工作近乎癱瘓,在街道黨政辦工作的黃恒,得知情況後主動請纓,走到了社區防疫的第一線。
“當時就有些不舒服,突然發現躺在地上的時候,我的背部伸直了,比較舒服,但是居民電話不停,所以我就只能躺在地上打電話。”
黃恒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這段時間只要一跑動起來,後腰就鑽心地疼。醫生説可能有脊柱壓迫神經、心臟供血不足的情況。
但這樣的特殊時期,黃恒沒有辦法休息,他要安排居民生活,安撫居民情緒,每天他要打接近300個電話,給各種各樣的社區居民耐心做工作,甚至要面對一些突發事件。
居民的一句感謝,對於身心俱疲的黃恒來説,就是最大的鼓勵,也給了他繼續工作的力量。
黃恒每天忙著社區的工作,沒有時間照顧自己和家人。他將自己的母親安頓好,又將妻兒送到了岳父岳母那。過去十天裏,他和兩歲七個月大的兒子沒有見過一次面,哪怕他工作的社區離兒子住的地方只有一站路。
自己腰不好,又沒辦法照顧家人,起初妻子並不贊成他到社區工作,但母親的一句話堅定了他的想法:“這個國家需要有人挺身而出。” 於是黃恒毅然來到一線。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在武漢,有很多像黃恒一樣戰鬥在社區一線的工作者,他們幫居民訂購蔬菜藥品,摸排發熱人員,幫忙轉送疑似病例,有時忙得過了飯點,有時甚至還要忙到深夜。
面對疫情,奮戰在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心中也不是沒有過擔心,但為了居民,他們選擇直面恐懼。武漢市新洲區汽渡社區網格員夏蘭蘭説:“怕是肯定會怕的,但是我們不會把怕表現出來,因為我們表現出來就肯定會影響到患者,影響到居民的心態。”
病房裏的環衛工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在很多崗位上都有默默奉獻的普通職工,用責任與擔當築起守護大眾平安的堅強防線。自疫情暴發以來,武漢市的街上能見到的最多的人恐怕就是身穿制服的環衛工人。每天除了常規的保潔外,還會對各種公共設施、小街小巷進行防疫和消殺處理。
有15名環衛工人是武漢市環衛部門大年三十那天專門選派出來,支援收治大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定點醫院的保潔工作的,記者見到他們時,他們已經在漢口醫院的病房裏工作了數天。
安亞菲是武漢岸八清環衛有限公司副經理,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今年36歲的他平常喜歡踢足球,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有信心。1月24日他接到單位的通知,需要選派人手進入定點醫院做保潔工作,他和另外14名員工主動報名參加。
安亞菲説:“作為一名黨員,作為退伍軍人,我覺得應該站出來。”
這15名環衛工人每天也和醫護人員們一樣,要先進行嚴格的自我防護,然後把醫院裏裏外外打掃乾淨。
進入病區工作,清洗廁所、收拾病人的嘔吐物都是他們的工作,還要收集大量的醫療垃圾。15名環衛工作者每天下班後,自己開車返回集中住宿地點進行隔離,早晨再回到醫院工作。他們不知道這樣的狀態會持續多長時間,但他們説:“即便萬一我們倒下,還會有其他的環衛工人頂上。”
保衛火神山
在武漢抗疫的前沿火神山醫院,自武漢消防救援支隊奉命籌建火神山消防救援站開始,請戰聲如潮。
家住武漢蔡甸的陳昆説服未婚妻,上了前線。“這裡畢竟是我的家鄉,從小在這裡長大,第一時間想過來,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儘管擔心兒子安全,這一次李晨陽的父母,還是支援兒子衝到抗疫的最前線。“他們就覺得這是挺光榮的一件事情,還在村裏跟別人説,兒子上一線了。” 李晨陽的父母還叮囑他:“既然來了,就好好搞。”
8名消防員在關鍵時期臨危受命,組成消防突擊隊,肩負起保障醫院滅火救援的重任。他們中年齡最大的41歲,年齡最小的22歲,其中7名是共産黨員。1月31日下午,這支隊伍入駐火神山後,迅速整理營地、調試裝備器材,和時間賽跑。正常的消防站建設至少得花十天半個月時間,而這次只用了48小時,2月3日,火神山消防救援站與火神山醫院同步投入使用。
從消防救援站出發,到火神山醫院門口的距離是396米。在這裡,消防員必須穿戴防化服出動,短短30秒的救火距離需要花上3分鐘。現在消防救援站的8名隊員每天不斷熟悉火神山醫院及附近區域的地形,站長周晉傑還專門組建了一個家屬微信群。
周晉傑説:“我的信心一直都是很堅定的,因為我覺得,沒有國家哪來的小家,一家不圓萬家圓,而且我們一定會堅守到火神山醫院最後一個病人出院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