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俄羅斯各界對中國經濟信心堅定

2020-02-16 10:17: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特別關注】

  “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改變”

  俄羅斯各界對中國經濟信心堅定

  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韓顯陽

  與國際社會一樣,俄羅斯政府、學界以及媒體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及世界經濟影響紛紛進行評估預測。俄社會主流看法是,疫情將對全球經濟産生一定影響,但俄對中國經濟的美好未來信心堅定。

  “中國經濟活力將逐漸釋放”

  俄流行病學專家普遍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不太可能持續很長時間,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在緊急情況下仍具有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如對千萬級人口城市的嚴格交通管控、堅決遏制謠言、動員全國醫務人員和調配醫療資源等。專家認為,從4月開始,人們將不用再擔心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判斷同時也給多數俄經濟學家以信心,認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改變。

  本月上旬,“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舉辦主題為“新冠肺炎:對中國和世界經濟影響”的圓桌會議。俄高等經濟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學系教授馬斯洛夫指出,中國領導人及政府採取了堅決、有力行動,疫情已經得到嚴格控制。由於傳統上1月份假日較多,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環比通常下降0.2%~0.3%,此次受疫情影響則可能會下降更多一點。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中國經濟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奧斯特羅夫斯基認為,將當前情況與2002年至2003年的非典大流行進行比較是可行的。他回憶説,經濟專家2003年預測中國經濟將出現嚴重衰退,但是到了當年底,中國GDP增長率卻達到了9.8%。2019年,中國的年度GDP比上年增長6.1%,奧斯特羅夫斯基説,中國經濟相當有活力,到今年底GDP可能仍將保持差不多的增長,第一季度會有所下降,但這是季節性的,中國經濟活力將逐漸釋放。俄聯邦政府分析中心負責人首席顧問格裏戈裏耶夫也認為,從當前中國金融、證券發展看,疫情不會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發展。

  俄新社12日刊發《疫情之下,中國多措並舉修復經濟活力》文章,稱中國政府多措並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産,經濟活動逐步恢復,這再次證明中國強大的動員能力和戰勝疫情的信心。文章強調,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改變。文章還介紹説,不少中國大企業積極參與經濟戰“疫”,與中小企業共克時艱。例如,聯想集團提供短期工作機會以幫助中小企業扛過困難期;阿里巴巴集團採取補貼快遞物流、減免平臺商家經營費用等措施,共同抗擊疫情;華為雲數據庫攜手華為雲WeLink共同保障企業“雲辦公”等。

  疫情對俄經濟影響“微不足道”

  俄聯邦央行行長納比烏林娜7日表示,目前疫情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她説,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單體國家經濟,也影響著世界經濟,“如果我們談論俄羅斯,目前對我們經濟的影響微不足道”。俄最大銀行俄聯邦儲蓄銀行行長格列夫認為,如果病毒傳播在俄羅斯得到有效控制,則對俄羅斯經濟影響“將不會很大”。

  針對WTI原油期貨價格下跌,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使全球原油需求減少15萬至20萬桶/日,但沒有跡象顯示中國對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的需求出現下降。

  俄總統前助理、歐亞經濟委員會宏觀與一體化部長格拉濟耶夫撰文指出,疫情困擾中國和世界,也將對國際社會帶來短期影響。但對俄羅斯來説,這場疫情不會對俄中合作産生太大影響。他説,目前俄羅斯相關醫療部門和企業都在處理來自中國的訂單,提供各種防護設備。俄中也已圍繞抗病毒疫苗的研發展開闔作,另外俄主要航空公司飛往中國的航班也在照常運作。

  “俄羅斯鐵路”公司副總經理希洛表示,今年2月份中俄鐵路進出口貨物增長超過10%。他説:“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看到往返中國的貨運量出現任何減少,甚至2月上旬外貿貨運量還有所增加,其中出口增長近13%,進口增長24%。”

  俄《議會報》援引歐亞經濟委員會的評估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達到頂峰,其對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全球經濟負面影響將相對有限。

  俄積極推動俄中務實合作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俄羅斯一直站在中國身邊,與中國共克難關。俄總統普京多次表示,俄將全力支援中國抗擊疫情。

  《俄羅斯報》在題為“患難與共:俄羅斯人民全力支援中國戰勝疫情”的文章中援引俄駐華大使傑尼索夫的話説,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對俄中政治、經濟各領域發展合作産生負面影響。

  俄聯邦海關署11日宣佈,2019年俄中貿易額達1109億美元,增長2.5%,達到歷史新高。2019年全年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總額增長3.6%,達541億美元,俄羅斯對華出口增長1.6%,達568億美元。中國在俄貿易中的佔比從15.7%上升至16.6%。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俄政府經濟部門正積極努力,以實現俄中兩國元首確定的未來幾年將雙邊貿易額提升至2000億美元的目標。

  俄工貿部副部長葉夫圖霍夫近日表示,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汽車配件等輕工業儲備可用至3月初,“沒有恐慌,局勢也不會出現戲劇化發展”。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出口公司總裁布爾米斯特羅娃13日表示,俄氣仍在與中方探討“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以及從俄遠東地區對華供氣問題。她説,俄中夥伴們可以通過視頻連線開展工作,“不用擔心,會談仍在繼續進行”。據了解,俄氣與中石油于2015年簽署通過“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向中國供氣的協議,計劃在現有西西伯利亞至新西伯利亞管道的基礎上修建新管道,延伸到中國邊境。

  (光明日報莫斯科2月15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6日 08版)

[責任編輯:李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