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人口紅利”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人。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口總量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增長,人口素質顯著提升,龐大的人口總量正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寶貴的人力資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
人口既是基本國情,也是基礎國力。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大陸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總量一直保持著持續遞增的態勢。與之相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絕對量增加十分可觀。
有專家表示,放眼世界,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大多人口數量較多,特別是年輕勞動人口比重較大。如亞洲的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尼日利亞等。
與勞動力規模相對應的是人口素質明顯提升。國家統計局《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顯示,隨著中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剛剛超過8年提高到2018年的10.63年,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提供了堅實人力基礎,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強有力人才支撐。
從“中國工廠”到“世界市場”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從上世紀80年代東莞代工企業到上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會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憑藉其人口規模及國土、豐富資源,將經濟資源集中投入到製造業中並最終發展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製造業大國。
正如前述報告中所指出,這種變化部分得益於中國人口空間分佈發生劇烈變動,人們在不同地區之間頻繁移動,形成了規模龐大,由鄉村向城鎮、由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的人口大潮,加快城鎮化進程,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末,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減少1239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0.6%,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此外,隨著我國城鎮化不斷推進,國內人口的消費潛力正逐漸被釋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0%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拉動經濟增長3.5個百分點,連續六年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14億人口,對應著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是供給品質和體系持續升級的巨大動力,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所在,也是任何經濟體都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
有專家表示,中國始終堅持把市場向全球開放,近14億人口的巨量市場,對各國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這也有利於中國經濟更好地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更穩健的發展。同時,近14億人口消費需求動態升級的過程,是商品、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水準不斷提升的重要動力。
從“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
又一巨大飛躍。2019年,我國每人平均GDP達到10276美元,突破1萬美元大關,穩居世界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有專家表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每人平均GDP過萬美元,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意味著中國綜合實力與國際地位正在不斷增強和上升。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邁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551萬人,累計減少934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計下降9.6個百分點。
此外,在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居民收入在城鄉、地區之間的差距也明顯縮小,2019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為2.64。
在脫貧攻堅取得斐然成績的同時,14億人口的就業也充分得到保障。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個體工商戶達8162萬戶,私營企業達3486萬戶;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四季度末百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求人倍率為1.27,招聘崗位明顯高於求職人數,勞動力市場就業機會充足。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14億人民團結奮鬥讓中國從封閉落後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還將一直向前創造偉大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