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該跟“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相揖別了!

2020-02-12 17:36: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要防控疫情,須追本溯源。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真相仍有待撥雲見月,但禁食野生動物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已然板上釘釘。從17年前的SRAS到17年後的新冠肺炎,大自然以嚴肅的面孔,一再提醒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辯證關係:雖相輔相生,但別靠太近。

  有研究表明,世界範圍內來源於野生動物的人類傳播病比例已經超過70%。如果我們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回望一下,那些幾乎都跟野生動物有染的重大疫情何止叫人脊背寒涼:比如中世紀歐洲爆發的黑死病,是黑鼠傳到跳蚤,再傳人;又比如20世紀初導致5000萬左右人口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可能來自於鳥類;再比如,2014年非洲爆發的埃博拉病毒,源自“叢林肉”買賣……病從口入的教訓,在食用野生動物歷史上,多是極為慘痛的教訓。

  可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有時會忘了這種身邊的風險。前幾年就有數據表明,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野生動物的走私交易利潤達100億美元。現實其實都無須這些數字來佐證,看看各地或隱蔽或張揚的餐桌上——穿山甲、果子狸、老虎肉、海龜、野兔、野鹿、孔雀,還有花樣繁多的羊鞭酒、老鼠酒、蛇酒……美味消費與獵奇心理之下,加之以形補形等迷信思想作祟,“好吃的”與 “不好吃的”野生動物都成了腹中之物。

  還有一個追問,容易被我們忽略: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固然病毒多多,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就安全了嗎?據統計,我國以供應食品、毛皮、藥用原料、科研試材為目的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種類約100種,養殖企業及養殖戶約50萬家(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年産值約500億元。值得警惕的是,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仍面臨防疫檢驗等諸多現實問題。換句話説,養殖出來的那些蛇、鼠、孔雀,可有個靠譜的檢驗檢疫標準在兜底?這個問題,想來就讓人心驚。

  濫食野生動物之禍,是個婦孺皆知的道理。首當其衝的是病毒,確切説,是病毒異化和傳播的未知風險。俗話説,無知者無畏。“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背後,説到底,還在於對自然規律缺乏敬畏心。人也好、野生動物也罷,乃至於億萬不知名的病毒,都是這個世界上生態法則內的存在。甚至可以説,人類歷史相較于野生動物和病毒的生命鏈條,時間跨度是很短的。濫食野生動物,打破的是億萬年延續的生態平衡,打開了病毒庫的潘多拉魔盒,這種無知且無畏的行為,是對個體生命和人類命運的極不負責任。

  值得肯定的是,疫情暴發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發佈公告,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代表委員和科學家們,也聯名呼籲儘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是的,事關14億人健康安全大局、事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底線,任何為濫食野生動物開脫的説辭和辯解,必顯蒼白無力。

  如果説直立行走是人猿相揖別的標誌,那麼,禁食野生動物恐怕也是人類擁抱現代文明的標配。(鄧海建)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