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戰“疫”之下,遠端居家辦公跟你想的一樣嗎?

2020-02-12 11:23: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因工作時間、地點、方式等較為彈性頗受關注,一些人初次嘗試卻並不太適應

  【民生視點】居家辦公,跟你想的一樣嗎?

  閱讀提示

  遠端居家辦公成為疫情之下,不少企業的折中辦法。實際上,其作為一種辦公模式,近年來頗受關注。儘管技術上已經相對成熟,但是初次嘗試的人,仍需一段時間來適應。此外,也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適合遠端居家辦公。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不少地方已出臺延期或靈活開工安排,並且對於復工復産時間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了不耽誤正常運轉,不少企業採取了一種折中的辦法:遠端居家辦公。實際上,這種辦公模式因為工作時間、地點、方式等較為彈性,近年來頗受關注,不少公司甚至已將居家辦公作為一種員工福利。

  但居家辦公的工作效率如何保證?員工工作業績如何評估?工作資訊安全如何維護?這些都是擺在遠端辦公面前的現實問題。《工人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幾位近期居家遠端辦公的人,看看他們的工作狀態及想法。

  技術上已實現,但軟環境還不夠好

  金鑫在北京從事諮詢行業已經兩年多了,在家辦公是他的工作常態。談起在家遠端辦公的感受,金鑫表示現在各類遠端工作協作工具、軟體等技術已經很成熟,但軟環境還不夠好。

  “在家裏幹活實在是太舒服了,累了就躺會,休息夠了再繼續幹。”金鑫説,“我已經習慣這種遠端工作方式,週遭環境不會影響我的辦公效率。而如果只是這兩天才開始選用這種方式,估計還得一段時間才能適應。”

  相關話題在社交平臺上的討論熱度不減。微博相關話題下,除了復工第一天各種即時通訊軟體、遠端辦公協作軟體宕機被詬病外,大家吐槽最多的還是被居家環境影響到了工作效率。比如有人發微博抱怨,開一次視頻會議,因為同事家人頻繁入鏡,一不小心就認識了同事的各路親戚。

  “其實對於多數人而言,家裏並不是合適的辦公環境。太多零碎的事情會導致分神,而且由於缺少來自領導的監督、同事的壓力,容易在工作中出現倦怠。”金鑫認為,要想在家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應該區分清楚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能夠長期堅持在家工作的人基本都能做到這點。

  居家辦公也得打卡,工作時間無意中拖長

  張嘉偉接到公司要求居家辦公通知的那晚,他剛從老家回到北京,那晚北京發佈了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市企業靈活安排工作的通知。

  供職于一家國企的張嘉偉,此前並沒有居家辦公的經歷。“起先以為在家工作可以偷偷懶,但誰想在家從睜眼到閉眼一直都在忙活兒。”第一天居家辦公讓張嘉偉累得夠嗆。

  張嘉偉所在公司有自有的手機端簽到軟體,公司通知要求每天按照正常上班時間打卡,打卡地址定位要在自己家。“打卡附帶定位,也是對我們一種監督,畢竟公司有要求,我們外地返京員工需要自覺做好居家隔離工作。居家公辦也是辦公,簽到打卡是必須的。”張嘉偉的領導一再在工作群裏強調工作紀律。

  張嘉偉説自己居家工作的第一天,有效工作時間在10個小時以上。“雖然辦公軟體的遠端協作技術、即時通訊軟體可以無延時溝通,但是跟以前的面對面、互動式的交流相比,線上方式傳遞的有效資訊畢竟還是有限的。”張嘉偉抱怨這種線上溝通不經意間拉長了他的工作時間。

  與以往到點兒就打卡下班不同,線上辦公意味著隨時都可能在工作。“到了下班時間,我準時打了卡,但是工作還得繼續。”以往手頭工作沒有做完,張嘉偉會選擇第二天去公司再完成。“現在不一樣了,活兒就在那裏,領導同事也都還在忙活兒,我直接撂挑子有點不合適。”張嘉偉期待這種辦公模式早點結束。“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可以早日回公司上班,畢竟公司食堂飯菜還是蠻好吃的。”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適合居家辦公

  雖然單位也通知了暫時可以選擇在家工作,但工作有一定保密性要求的李萌覺得在家工作根本沒法開展。“在單位的工作電腦都要分內網和外網,如果在家裏的外網處理了領導佈置的涉密工作,這算不算泄密?責任又該誰承擔?”

  居家遠端辦公説到底適合少部分工種和人群,比如新媒體從業者、電子商務、銷售等群體,他們的工作本身對於網際網路的依賴性較大,對於工作環境和辦公設備要求不高。李萌這兩天在家也只能做一些簡單的、不涉及涉密資訊的工作。“活兒也不是很趕,也不用著急這兩天,等能回單位上班再説吧。”

  另外,協作性較強的工作也不適合在家裏完成。“如果彼此之間的工作在程式上存在上下游的關係,那麼盡可能多地重疊辦公時間其實更有利於工作的開展。”李萌同時認為,居家辦公對於需要思維碰撞的創造性工作而言是一種制約,遠端協作的方式不能解決個體之間的交互影響問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子諭)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