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復工復産陸續開啟,65萬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如何守護?

2020-02-11 12:2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建立健全社區防控體系,是贏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環節。

  來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近4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防控一線,守護著65萬個城鄉社區。如何應對諸多挑戰,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

  一線人手緊怎麼辦?從“咬著牙頂”到想方設法“挖潛”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升級,武漢市、區兩級單位,包括市屬高校人員一共3.4萬人,已參與到社區防控工作。其中,不少基層社區幹部已經從1月23日起沒日沒夜地連軸轉。

  對此,10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説,下一步社區防控要更精準、科學。其中一條就是各地要為社區配備必要的防疫物資,重點加大衛生防護資源的保障力度,合理安排社區工作者輪休等。

  據悉,民政部近日公佈了《社區“三社聯動”線上抗疫模式工作導引(第一版)》,指導各地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的積極作用,構建線上抗疫工作支援平臺,協助社區工作者開展工作。

  隨著節後“返工潮”的到來,基層工作力量不足問題更加凸顯。各地也在想方設法“挖潛”,充實防控一線的人力。

  比如,廣東雲浮近日號召全市3750多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到城鄉社區報到;山東青島廣泛發動心理諮詢專家、社會工作者等志願者加入,為社區居家隔離人員和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交叉感染如何防?關卡檢驗從“面對面”到“鍵對鍵”

  放一張桌子、設一人專崗、進來人員測一次體溫、填一張健康狀況資訊登記表、外來人口登記造冊——這幾天,要進入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的社區、企業、樓宇,先要經過這樣五道“關卡”檢驗。

  外來人口占比近40%的七寶鎮,是目前全國不少地方的縮影。

  當下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疊加返程人流高峰,基層社區防控的任務更繁重、形勢更複雜。如何迎接“返工潮”的考驗?很多地方有針對性地制定或更新了社區防控措施:

  要求返程人員返回居住地後,第一時間主動到社區登記並測量體溫,填寫是否有重點地區旅行史以及是否有與確診、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史等相關資訊;對於從重點地區返程的人員實施居家醫學觀察14天……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大家一定要有這個意識。”陳越良表示,社區防控必須講科學,除了用人人參與的合力彌補人手緊張的短板外,科技支撐也是基層防控應考的“利器”。

  在甘肅隴南,一些基層鄉鎮、村(社區)推廣應用網上表單填報工具,外歸人員只需二維碼就可方便錄入資訊,避免了人工填報資訊同用一支筆可能造成的人員聚集、交叉感染隱患。

  “對於返京自願居家隔離14天的,我們會將他們拉入微信群,收集他們的生活需求,提供送菜到府、代繳水電費等服務。”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街道健翔園社區黨總支書記董素萍告訴記者。

  不少社區工作者表示,基層疫情防控工作從“面對面”到“鍵對鍵”,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有利於自身做好防護。“技術支撐很重要,希望網際網路企業積極參與社區防控應用開發。”陳越良説。

  小區封閉居民生活怎麼保障?“戰疫代購團”努力提供相關服務

  手掌大小的硬卡紙規整地印上表格,填上姓名、電話、門牌號……這就成了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啟明村社區居民張子堯家出入小區的“通行證”。

  為全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障社區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國多地實施社區、小區封閉管理的措施,嚴格限制居民進出,“一戶一卡,一卡一人”成了鄭州市部分小區的常態。

  陳越良表示,小區封閉管理是部分地區在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探索。部分地區在城市實行小區封閉管理,在農村實行村莊封閉管理等措施,都是為了阻斷疫情傳播。

  這個措施是否會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實行?陳越良表示要“因地制宜”,要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由地方黨委政府做出決定。

  在安徽省合肥市,自從1月31日廬陽區探礦廠小區因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被封閉,當地政府第一時間組建了“戰疫代購團”為居民服務,按照每位小區居民每天30元的標準採購蔬菜、肉蛋等必備生活物資,由90多名社區工作者送貨到府,同時回收垃圾實現日産日清。

  規範社區出入管理,安排社區工作者代購,組織社區周邊超市等貨源配送,設置社區快遞、外賣配送區域……為保障民生,做好服務,各地在社區防控工作中結合本地區實際做出了充分探索。

  防控需要隔離,人心不能疏離。陳越良強調説,在實行小區、村莊封閉管理的同時,一定要把居民的需求考慮得更週到一些,保障居民生産生活持續有序運轉。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