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天府網評:面對疫情,理性應對才是最為關鍵

2020-02-02 11:38:00
來源:四川線上-天府評論
字號

  自加強疫情防控以來,我國個別地方甚至有為阻斷病毒傳播而採取了封路、中斷交通等五花八門的緊急舉措。但這種“硬核”防疫做法是否提倡?筆者認為,面對疫情,理性應對才是最為關鍵,“草木皆兵”大可不必。

  首先,只有理性面對,才能開啟生命通道。比如,就以“硬核封路”為例,如果我們僅僅採用溝壑、沙石和泥土把來往和進出的所有道路簡單予以封掉,從某個角度出發,的確能夠阻擋住外來疑似病例的輸入,但是,也同時隔斷了自己與居住地之外的物資供應和應急通道,一旦本村、本地出現一個高危病人,或者是緊急情況,那麼,就容易導致搶救生命的良機悄然消逝;緊急情況一時無法處理。為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方法和理性的視野,去面對當前的疫情,決不能簡單而又粗暴。

  其次,只有理性應對才能扼殺謠言。當前,疫情嚴峻,謠言也同樣氾濫。因為,疫情爆發往往都帶有一定的不可預知性,而這就為各種謠言滋長提供了相應的溫床。諸如,這些天,我們常常看到的喝酒、熏醋、嚼大蒜、用淡鹽水漱口都可預防肺炎病毒的謠言已經充斥了網路,有不少人竟然還信以為真。但事實上,有專家已經明確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並無特效藥。因此,我們必須以理性的視野才能將謠言“掃描”在萌芽狀態。

  再次,只有理性面對,才能制定出更加實實在在的舉措去面對疫情。比如,當前有許多地方竟然把“防疫”變成了防“鄂”,結果導致很多在外面,也許都是非常健康的湖北人,連個旅店都住不了。這些非理性的舉措,直接將這些湖北人,甚至,還包括很多“武漢返鄉人員”和“湖北返鄉人員”都置於到了社會公眾的對立面。不僅有悖基本的社會公共倫理,還人為地製造了各種撕裂和堵心。為此,我們只有以理性的態度,才能讓這次“防疫”,變得更為科學。

  總之,歷史一再證明,在任何重大災害面前,混亂和無序都是最大的危害。只有理性面對,才能爆發出“人心齊泰山移”的團結偉力,攻無不克,戰勝病毒,讓中國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