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刻把握顯著優勢的根源(人民觀察)

2020-01-31 12:1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核心閱讀

  ■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及關於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的基本原理,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這是其具有顯著優勢的一個重要源泉。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從13個方面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深刻揭示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為什麼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堅定制度自信,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要講清楚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源自何處。

  源自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

  從根本上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源於理論優勢。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及關於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的基本原理,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産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一科學理論告訴我們,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中,要堅持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黨科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推進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正確分析矛盾,克服極端化、片面化,運用辯證思維,既明確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堅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銜接,統籌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作,堅持總結歷史和面向未來的統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的統一、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從而讓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加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

  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這一科學理論表明,建設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要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把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全面把握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我們黨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引,讓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僅適應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産力發展水準,而且適應社會生産力發展趨勢,通過不斷完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推動社會生産力不斷向前發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在堅持和完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我們黨牢牢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讓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事實表明,正是得益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才能實現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有機統一、科學性與人民性有機統一,從而具有顯著優勢。

  源自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決定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這是其具有顯著優勢的一個重要源泉。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在幾千年曆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出燦爛的古代文明,形成了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例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等等。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形成和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提供了深厚文化根基。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等,開創性地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積極推進黨的領導體制和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軍事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治理體系的活力和效率不斷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的制度演變、制度創新,特別是深入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制度成果,並將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上升為制度。同時,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把握新時代改革開放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這一新的內涵和特點,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提供了堅強保障。

  源自深得人民擁護

  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好不好,關鍵要從基本國情來認識,用實踐效果來檢驗,以人民感受來衡量。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好不好、優越不優越,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國家制度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能夠有效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深植根于中國人民偉大實踐,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注重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及時回應人民需求和關切。“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由1952年的679億元、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9年接近100萬億元。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長期保持國家政治和社會大局穩定。2018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保障我國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推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體現了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的豐富內涵,深得人民擁護,能夠最大限度地凝聚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黨治國理政的強大合力,因而具有顯著優勢。

  時代在不斷發展,實踐在不斷深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斷增長。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時代國家治理的新任務新要求,只有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才能不斷發揮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並在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堅定制度自信。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