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生態文明@濕地】以制度之力護航美麗中國建設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2020-01-29 12:39: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如何進一步發揮制度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近日,央視網記者就此話題專訪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徐斌。

  以下為採訪實錄:

  在轉變生産方式,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同時,來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和良好生態需要、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我覺得在這裡需要注重把握這樣幾個方面的制度建設。

  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這是根源,我們要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二個方面,就是資源的節約。資源不要浪費,要充分發揮資源最大的效力,實現資源的總體利用,要有一個管理的制度,有一個節約的制度。

  第三個方面,就是我們生態保護有一個修複製度,有一個補償制度。誰用得多,誰就應該多付錢,從而加強統一整體的修復和保護。

  第四個方面,就是生態保護的責任制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政府監督責任,來保證能夠實現我們生産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目標,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我們的制度要真正發揮作用,不能像沒有牙齒的老虎,也不能像稻草人、橡皮泥那樣。只有它真正發揮作用,我想這樣一個美麗中國的目標才能夠有效地實現。

[責任編輯: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