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感悟歷史性跨越

2020-01-23 14:3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19日下午,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共話佤寨人民幸福生活。

  司莫拉,佤語意為“幸福的地方”。如今的佤寨,已經實現脫貧並正向新的發展目標邁進。展望未來,幸福的佤族村將更加幸福。

  司莫拉佤族村的變化,正是70多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雲南各族人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縮影。

  雲南是我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有8個自治州、29個自治縣,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縮影。

  新中國成立初期,雲南的部分少數民族處於十分貧弱的狀態——

  拉祜族的支系苦聰人窮得穿不起衣服;基諾族過著結繩記事的生活;獨龍族習慣耕種放火燒過的山地;同是“直過民族”布朗族,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景邁山芒景村70多歲的布朗族老人蘇國文回憶,小時候“很多人只有一套衣裳,洗了就只能躲在家裏”。

  ……

  山河依舊,換了人間!

  新中國成立後,雲南通過民族地區社會變革、開展少數民族識別、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設立民族事務機構等舉措,以及採取“只予不取”“多給少要”等特殊政策,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準逐步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雲南唱響“春天的故事”,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差別化扶持政策的制定實施力度,沿著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不斷前進。

  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雲南各族人民正在實現從千年貧困向全面小康的偉大跨越——

  貧困地區“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基本解決,2015年以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累計有613.8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5.5%下降到1.32%,88個貧困縣中48個已脫貧摘帽。民族自治地方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426萬人減少至2019年的16.83萬人。

  如今,獨龍族、基諾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等“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已實現“整族脫貧”。

  雲嶺高原的滄桑巨變,萬象更新,正是我國民族工作巨大成就的縮影。滄海桑田、波瀾壯闊,70多年來,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係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

  撫今追昔,鑒往知來。

  佤族、獨龍族、基諾族等少數民族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用幾十年的時間實現了從千年貧困向全面小康的偉大跨越,成為人類反貧困歷史上壯觀的一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這就需要民族地區向新的發展目標邁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發展鄉村産業,振興鄉村經濟,不斷增加收入、改善民生,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