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主席新年首訪緬甸,這個獨一無二的詞再升級!

2020-01-17 16:4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內比都1月17日電 連日來,“胞波”一詞在中國和緬甸刷屏。一個專屬稱謂,只用於兩國人民之間,在世界範圍內真的少見。

  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開始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訪前,他在三家緬甸主流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續寫千年胞波情誼的嶄新篇章》,多次提到“胞波”。

  記者留意到,其中兩家緬文報紙《緬甸之光》《鏡報》在緬文版中都用到了“瑞苗胞波”一詞。

  這一“升級”,也反映出緬甸各界對習主席新年首訪的高度期待。

  一個詞

  中國外交佈局中,周邊是首要。在與緬甸領導人會見時,習主席把中緬關係定義為四“好”:好鄰居、好朋友、好胞波、好夥伴。

  【胞波】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緬甸語資深翻譯家李謀告訴記者,習主席提到的“胞波”一詞有歷史傳統,由緬語音譯而來,最初指來到緬甸的華人,也收錄進第一部緬英詞典中,後約定俗成為中緬兩國間、兩國人民間的專屬稱謂。

  改革開放初期,李謀參與翻譯的《琉璃宮史》是一部被稱為“緬甸人家家戶戶都應該珍藏”的史籍,其中有一段傳説:龍王家公主與太陽神王子相戀後,生下三枚龍蛋。一枚金蛋化成緬甸紅寶石礦藏;一枚白蛋生出一男,成為緬甸史上才智過人的國王;至於最後一枚青蛋,一種説法為到了如今雲南大理一帶,生出一女。

  雖為傳説,也折射出緬甸人自古以來對中緬親同手足的認同。

  【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習主席此次在署名文章中特別提到周恩來總理9次訪緬的佳話。他2019年4月會見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時,引用詩句“共飲一江水”,取自陳毅陪同周恩來訪緬時所作《贈緬甸友人》。

  詩中還有一句“和平力量偉”。周恩來1954年訪問印度、緬甸,三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際關係史上重大創舉。

  佳話續新篇。近年來,兩國高層交往密切。緬甸領導人多次訪華,習主席在出訪期間的多邊場合也專門安排雙方會晤。一次次見面,“胞波”內涵不斷豐富。

  “瑞苗”是親戚之意,讓“胞波”關係親上加親。2016年8月,昂山素季首次以緬甸國務資政身份訪華。兩國聯合新聞稿有一句是“雙方高度評價中緬‘胞波’情誼”。當時,緬甸緬文報紙在報道這一句時就用了“瑞苗胞波”一詞。

  習主席對緬甸領導人多次提到“命運共同體”,為“胞波”關係賦予更深內涵。習主席此次訪緬一大看點也正是——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開啟中緬關係新時代。

  一本書

  “水漲荷花高”,習主席在雙多邊場合不止一次引用過這句緬甸諺語。

  古時,緬甸是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西南方向絲綢之路的交匯之處。如今,緬甸是共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緬甸政府專門成立了共建“一帶一路”實施領導委員會,昂山素季擔任主席。委員會第一次開會時,她就點明兩個關鍵詞——發展與機遇。

  “如果我們沒有趕上‘一帶一路’這個時代潮流,就會落伍。”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吳哥哥萊對記者説。

  吳哥哥萊此前在擔任緬甸總統首席政治顧問期間訪華時獲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英文版,一讀就愛不釋手,認為此書如此完整闡述中國政策立場、發展道路等實屬難得,“緬甸一定要有這樣的書”。

  他隨後牽頭翻譯工作,與雲南大學、北京大學學者密切合作。年逾八旬的李謀教授親自出山參與審校,寒來暑往,手寫批註寫得密密麻麻。

  2018年7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緬文版出版,立即獲得緬甸各界廣泛好評。緬甸聯邦議會將其收入議會圖書館。

  吳哥哥萊説,最有共鳴的是習主席提到“治大國如烹小鮮”,緬甸同樣國情複雜、發展任務艱巨,也需要“烹小鮮”的敬業和專業。“期待他的訪問給緬甸帶來更多發展良機。”

  1958年,李謀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留學緬甸的學生,當時同行同學僅有一人。如今,令老先生欣慰的是,兩國交往後繼有人——不僅緬甸語專業、緬甸研究在中國多地高校順勢開花,緬甸“漢語熱”也持續升溫。

  據吳哥哥萊和雲南大學緬甸研究院負責人介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緬文版翻譯工作接近尾聲,有望於今年6月為中緬建交70週年獻上一份生日禮物。

  一座“橋”

  1956年,周恩來總理與時任緬甸總理吳巴瑞從緬甸經畹町橋走回中國,定格高層交往史上動人一幕。

  斗轉星移,畹町如今已成為中緬邊境重要口岸,臨近春節,愈加繁忙。每天上午,滿載的印度洋螃蟹等水産品從緬甸出發經口岸入關,進入畹町水産品交易市場,再從這裡發往湖南、湖北、重慶、上海等地千家萬戶,成為中國消費者心儀的“年貨”。

  市場負責人王建華説,近年來,中國從緬甸進口的水産品數量不斷增加。

  正如日趨活絡的邊境貿易,中緬互利合作正在釋放越來越多惠民紅利。

  備受期待的是,習主席此訪將推動中緬經濟走廊框架從概念轉入實質規劃建設階段。

  【中緬經濟走廊】

  “人字型”中緬經濟走廊,北起中國雲南,經中緬邊境南下至曼德勒,再分別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經濟特區。

  從經濟特區到邊境經濟合作區,從電力能源、交通運輸到農業、金融、民生,中緬務實合作的“橋梁”將越來越堅實。

  一片情

  2019年12月7日淩晨,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先心病重病患兒菲奧經過5小時手術,轉危為安。在手術室外默默祈禱一夜的患兒母親激動得跳起來,兩眼哭紅:“感謝中國醫生高超的醫術,給了我的孩子第二次生命。”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中國在緬甸啟動“光明行”、先心病兒童救助行動,為眾多患者帶去福音,是兩國人文交流紐帶日益拉緊的縮影。

  “親戚越走越親,朋友越走越近。”

  習主席在一年之初的來訪,中緬以建交70週年為契機貫穿全年的種種喜事,將讓跨越千年的“胞波”情誼更深入人心。(文字記者:孫浩、車宏亮、張東強、莊北寧、姚兵、趙珮然、孟娜、鄭曉奕、駱珺、黃尹甲子;視頻記者:童嵐、許楊、殷家捷、李姝莛、武思宇、趙博、車宏亮、徐澤宇、黃慶義;編輯:唐志強、王申、王玉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