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總書記來過我們家,現在的生活美好又踏實

2020-01-14 16:0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xi.jpg

  寬闊的柏油路兩側,一個院子挨著一個院子,看上去沒什麼兩樣。清一色的紅院門之中,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的黃色院門格外好找。

  這裡是新疆疏附縣阿亞格曼幹村8組。2014年4月2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就是穿過這扇門來到小院裏,察看了主人家的起居室、廚房、牛羊圈、果園、農機具,詳細了解一家人的生産生活情況,並在院子裏與鄉親們圍坐一起拉家常。

  “這幾年,我家和鄉親們的生活又有了大變化,我們盼望著總書記再來看看。”阿卜都克尤木真誠地説。  

xin.jpg

阿卜都克尤木肉孜一家三代人正在新裝修的客廳看電視。阿爾達克攝 

  感恩在心加油幹 

  “去年,家裏除了瓜果蔬菜,又種上了鮮花。如果總書記再來,我要給他獻上鮮花。鮮花象徵著我們的幸福生活!” 

  與記者攀談起來,阿卜都克尤木的臉上笑容燦爛。這笑,緣於越過越好的日子。

  阿卜都克尤木算了一筆賬:5年多前,一家三口主要靠他開拖拉機幫人犁地、收割莊稼掙錢,年收入1萬多元;現在,除了開拖拉機,他和妻子阿依謝姆古麗艾則孜還養牛養鴿子種鮮花,一年收入近10萬元。

  “上次總書記來,我邀請他在果實成熟以後再來嘗一嘗。去年,家裏除了瓜果蔬菜,又種上了鮮花。如果總書記再來,我要給他獻上鮮花。鮮花象徵著我們的幸福生活!”阿卜都克尤木説。

  住得更舒心了。得益於庭院整治項目,家裏的土院墻變成了水泥磚墻,院子的地面全部硬化。從院門進去,依次是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乾淨整齊,再也不是以前“三區”不分的舊模樣。房間裏傢具家電齊全,愛美的女主人還給沙發鋪上了白色蕾絲罩巾。因為有了電暖氣,室外滴水成冰,室內溫暖如春。

  “好日子,全靠黨的好政策。我們感恩總書記,感恩共産黨。”從2014年起,阿卜都克尤木主動申請當了一名黨的政策宣講員。

  艾散江麥海提是村裏的貧困戶,這些年沒少得到阿卜都克尤木的幫襯——先是免費犁地收莊稼,後來又教種菜、養牛技術,還推薦夫妻倆參加村裏的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扎掃把掙錢。

  “現在,我們家一年收入8萬元。”艾散江把阿卜都克尤木稱作“致富領路人”。

  2017年7月,阿卜都克尤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2017年至今,村裏新發展了15名黨員,大都像阿卜都克尤木這樣,年輕,有能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黨校駐村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申德英説。

  跟上時代信心足 

  “從前我只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沒什麼收入,也不願出去跟人交往。現在自己能掙錢了,也愛打扮,還要學習知識。” 

  想當初,每逢家裏來客人,阿依謝姆古麗就抱著孩子躲在丈夫背後。

  “以前交流要靠老公,生活也靠老公,現在可不一樣了。”眼前的阿依謝姆古麗,落落大方,充滿自信。

  自信從哪來?“我自己能掙錢了,觀念變了,語言也進步了。”阿依謝姆古麗笑著回答。

  2019年初,村裏爭取到200萬元項目資金,建了4座溫室大棚,成立了花卉合作社,發展花卉産業。

  “這可是致富的好路子。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鮮花賣得出,咱村離縣城不到兩公里,也不愁運輸。”阿卜都克尤木趕緊同妻子商量。“這活兒交給我。”阿依謝姆古麗主動請纓。

  説幹就幹。2019年2月,夫妻倆利用自家小院的4分地建成了花卉大棚。玫瑰、海棠、君子蘭……不斷引進新品種的同時,阿依謝姆古麗常去花卉合作社學習養花技術。到了年底,靠著這些鮮花,阿依謝姆古麗掙了足足3萬元。

  自己能掙錢了,愛美的阿依謝姆古麗去村裏的“靚髮屋”更心安理得。

  “2018年初,自治區婦聯在喀什地區率先啟動鄉村‘美容美發’千店建設項目,引導婦女緊跟時代步伐,追求美好生活。”疏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楊綺蓮介紹,縣財政撥付資金支援這項“美麗的事業”,目前全縣119個村的美容美發店已投入使用。

  “從前我只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沒什麼收入,也不願出去跟人交往。現在自己能掙錢了,也愛打扮,還要學習知識。”夜幕降臨,阿依謝姆古麗急匆匆往村部的農民夜校走去,“我還是村裏新成立的旅遊合作社法人,學好普通話,將來外地遊客來了,我也能接待。”

  2019年10月,阿依謝姆古麗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説,如果沒有黨組織的幫助和支援,自己和村裏的姐妹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美好又踏實的生活。“我真心想成為其中一員。”

  多年願望成現實 

  “我當了30多年村幹部,眼看許多以前想幹卻沒幹成的事如今變成了現實,真是感慨萬千。” 

  “拿起毛筆,寫上‘中國’。鋪開宣紙,畫山畫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阿卜都克尤木6歲的兒子阿卜都艾尼阿卜都克尤木,在幼兒園裏新學了一首兒歌。這不,看爺爺肉孜麥麥提來了,小傢夥趕緊展示一番。

  “我當了30多年村幹部,眼看許多以前想幹卻沒幹成的事如今變成了現實,真是感慨萬千。”肉孜笑著感嘆,“這日子每天都是新的!”

  過去,阿亞格曼幹村人多地少,每人平均耕地不足一畝,大部分村民就守著那點地過日子。肉孜説,這些年惠民政策越來越多,總書記來後村裏變化越來越大。“新蓋了安居富民房,新修了柏油路,拓寬了群眾的致富門路。”

  肉孜現在每月能領到“四老”(老黨員、老幹部、老模範、老軍人)人員生活補貼和養老保險共1450元。“夠用了,萬一生病也不害怕。以前是先交費再住院,一生病就著急賣牛。現在是先治療後付費,報銷比例85%。”

  自從在新建的托克扎克鎮幼兒園免費上學以來,阿卜都艾尼越發聰明伶俐、活潑可愛,這讓肉孜樂在心頭。

  “阿卜都克尤木只上過小學,如果能多念點書,日子肯定比現在還要好。”心有遺憾的肉孜,下定了抓好孫輩教育的決心。“要教育好孩子,讓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今日談把好政策送到群眾心坎上 

  石羚 

  土房變磚混房,燒柴火變天然氣,家庭收入翻了幾番……村裏發生的巨變,讓阿卜都克尤木肉孜由衷感慨:變化太快了,天天住在村裏都看不夠;幸福太多了,跟人説總是説不完。樸實的話語,道出美好生活的喜悅,也反映出黨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檢驗一切工作,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秉持這樣的理念,我們加大農業補貼力度,提升醫保報銷比例,拓寬轉移就業渠道;堅持這樣的思路,我們推動“五級書記”抓扶貧,累計278萬名駐村幹部、43.5萬名第一書記投身脫貧一線。以人民為中心,讓抓穩定、抓發展有了力量、有了後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的一切政策,都要圍繞合民意、惠民生來制定和落實。”這就要堅持問需於民,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決不開空頭支票。把好政策送到群眾心坎上,給群眾帶去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就能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 

[責任編輯:賈若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