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生活 聯姻百業——區塊鏈創新應用為美好生活蓄勢賦能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總書記關切高品質發展 科技創新)
“鏈”上生活 聯姻百業——區塊鏈創新應用為美好生活蓄勢賦能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鏈”上生活 聯姻百業——區塊鏈創新應用為美好生活蓄勢賦能
新華社記者毛振華、盧宥伊、陳宇軒
區塊鏈技術的整合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産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産業創新發展。
記者調研發現,近來各地主動創新技術應用場景,連點成線、串塊成鏈,讓區塊鏈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金融服務、電子政務、醫療健康、徵信……越來越多區塊鏈應用呈現在眼前,為群眾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為高品質發展蓄勢賦能。
“鏈上你我”,生活服務在眼前
家住深圳市南山區的張若瀾每天都會乘地鐵到位於龍崗中心城的公司上班。在掃碼支付地鐵車費後,手機頁面上會出現“開具區塊鏈發票”選項。動動手指、提交申請,不到30秒,“滴滴”的提醒聲過後,區塊鏈發票就已“到賬”,存入微信卡包。
“區塊鏈電子發票連接報銷軟體就能直接報銷,壓根用不上紙質發票。”試了幾次,張若瀾從驚訝到如今已經習以為常。
區塊鏈發票有啥不一樣?深圳市稅務局給出了答案:交易即開票,開票即報銷,發票即數據。早在2018年,深圳市稅務局就與騰訊聯手,迄今已開具超過1000萬份區塊鏈發票,超過70億元開票金額放心地交給區塊鏈來完成。
當然,對於區塊鏈的信任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源自它與生俱來的“優秀品質”:區塊鏈在設計上具有去中心化、高度透明、不可篡改等顯著特徵。
隨著應用技術日益完善,區塊鏈在生活中的“實用感”也越來越明顯。
切身感受到便利的還有成都一家高空攝影組織創始人陳成。過去,他習慣將作品通過網路分享,可頻頻出現的盜用使他很“受傷”,“每張照片都跑去版權局不現實”。
無奈之餘,一個依託區塊鏈搭建的網路分享平臺讓他眼前一亮。只要將圖片上傳,便會生成唯一的時間戳。這個被稱為哈希值的密碼數值,就如同每個作品的DNA,烙印在文件上防止盜用。
“區塊鏈是一個提高數字經濟協作、增強信任,還能降低時間、人力成本,促進各行業繁榮發展的技術。”在國內較早涉足區塊鏈行業的火幣集團創始人李林看來,區塊鏈這個“萬金油”與生活中方方面面融合,能擦出更多火花。
“能文能武”,政務服務更可靠
區塊鏈與司法看似不搭界,它們之間又會有怎樣的偶遇?
杭州華泰一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曾發現,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未經授權,轉載了其文字和攝影作品,於是訴至全球首家網際網路法院——杭州網際網路法院。
這類案件幾乎都會遇到一個難題: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如何認定。“走心”的是,原告提交了一份利用區塊鏈技術保存固定的特殊證據。華泰一媒通過第三方存證平臺,進行了侵權網頁自動抓取和源碼識別,然後又將電子證據上傳到了區塊鏈上。
“是否具有效力,説實話我們心裏也沒底。”華泰一媒總經理陳欣文的心始終懸著,但區塊鏈證據沒有讓他失望。
接手後,該案承辦法官沙麗同樣“摸著石頭過河”,一邊翻閱資料,一邊與浙江省高院專家反覆溝通,最終確認了這一證據的可靠性,也首次確立了區塊鏈存證電子證據的合法性。
“區塊鏈技術具有顯著降低維權成本等優勢,是司法流程和審判機制的一大技術方向。”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院長杜前説。
能“文”也能“武”,能“維權”也能“止惡”。
多部門聯合“上鏈”,讓發票虛開、偷逃稅和利用發票騙取退稅、洗錢等行為瞬間暴露。一些地區的新應用還讓“難纏”的電信詐騙嫌疑人無處遁形。
在最近的一起花樣翻新的電信詐騙案中。詐騙嫌疑人在詐騙得逞後,將詐騙所得經過一番操作,先買後賣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試圖把詐騙款項“洗白”。
破案的突破口是能否追蹤到詐騙嫌疑人賣出比特幣時的資金流向。這時,區塊鏈派上了用場。在火幣等區塊鏈公司的協助下,警方面對龐雜的數據抽絲剝繭,最終發現了犯罪嫌疑人將比特幣賣出之後的銀行收款賬戶,順藤摸瓜將嫌疑人抓獲。
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理事長郭宇航説,5G、物聯網的普及帶來全社會數據量的幾何增長,由此也伴生出數據保存、數據整合等一系列矛盾。“在可見的技術解決方案中,區塊鏈技術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降低數字世界的摩擦。”
“聯姻百業”,賦能發展潛力大
“如今的區塊鏈技術有點類似于20年前的網際網路技術。”金融分析師肖磊一語點中區塊鏈技術蘊含的不俗潛能。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天下誰人不識君”,“區塊鏈+”前途光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相關部門及其負責領導同志要注意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提高運用和管理區塊鏈技術能力,使區塊鏈技術在建設網路強國、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不久前,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系統,在攀鋼集團落地。四川雅安一家焦炭企業是攀鋼集團上游公司,曾拿到一筆訂單,為完成生産需300萬元資金購買設備,提高産能。然而,廠房和設備早就抵押給了銀行,一時間燃眉之急似乎無解。其實不然。
攀鋼發行惠信供應鏈定向資産支援票據,化解了這家焦炭企業的資金緊張。
這其中的道理是,區塊鏈技術讓在鏈的採購、製造、物流等各環節資訊透明、可信,上游企業就能用應收賬款作為電子憑證實現融資。在區塊鏈技術賦能下,産業鏈上的資産得到變現。
建築行業工程週期長,原料採購複雜多樣,産權不清晰的問題難免發生,何解?區塊鏈同樣有用武之地。
在北京、天津等地,金鬥雲智慧管理平臺用區塊鏈技術提供數據審計機制,使建築企業數據既安全可控,又實現了上下游企業間的數據交互安全。
“區塊鏈技術與建築業聯姻空間很大。”該平臺負責人齊洪慶説,可見的是,區塊鏈對建築行業完善信用體系建設,降低運營及交易成本“不在話下”。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區塊鏈+”賦能實體正在行穩致遠。業內專家認為,從現在起,區塊鏈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強強聯合,有望迸發出新生命力,成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參與記者:吳帥帥、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