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 服務業擴大開放不停步(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

2020-01-12 10:50: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去年以來,隨著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新舉措的出臺,一大批首創性項目、突破性項目和重大項目落地,成為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新樣板。

  去年前10月,北京市新設外資企業1356家,實際利用外資134.5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127.6億美元,佔全市比重94.8%,比2018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

  戴姆勒(中國)商用車投資有限公司項目、豐田金融服務(中國)有限公司項目、愛立信5G行動通訊電磁遮罩實驗室項目等一大批重點項目落地,為首都經濟發展帶來強勁新動能。

  放寬準入

  企業迎來新機遇

  隨著北京迎來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全球最大徵信機構之一益博睿獲得央行企業徵信備案,迎來發展新契機。“以前,企業徵信資質備案只對內資開放,外資和合資企業也能備案正是北京擴大服務業開放、放寬市場準入的成果。”益博睿徵信(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薇介紹。

  “很多企業在招投標時都會對備案資質有要求,如今有了備案,我們可以參與到更多商業活動中。”黎薇表示,益博睿去年較前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介紹,作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北京在落實國務院批復的新一輪177項試點任務基礎上,去年又進一步聚焦科技、網際網路資訊、金融、教育、文化旅遊、醫療養老、專業服務等服務業開放重點領域,制定了8個專項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推出190項開放創新舉措。

  在出臺政策的同時,北京緊抓項目落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85個項目納入試點項目庫,其中投資額超過1000萬元的項目有108個,超過1億元的項目有63個,已有217個項目落地。

  優化服務

  市區兩級當管家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是向全球數萬家金融機構提供網路和資訊服務的國際合作組織,最近在北京設立全資子公司。該全資子公司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將以人民幣來計價和支付,這是SWIFT在全球範圍內繼美元、歐元之後,接受的第三個國際貨幣。“籌備期間,我們看到了北京金融環境的開放性、包容性和行政處理能力的高效,政府在公司註冊、選址等方面提供了很大支援。”SWIFT中國區總裁黃美倫説。

  去年以來,已有十余家國際重要金融機構落戶北京。去年前三季度,北京金融業增加值4221.7億元,同比增長9.2%,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7%,金融業始終保持首都經濟第一大支柱産業地位。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金融業發展環境對外資機構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這既是北京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重要成果,也體現了外資企業對北京金融業對外開放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可。

  “市區兩級金融服務部門為我們配了服務管家,到府講解政策,讓我們開展業務更踏實。”黎薇説。

  創新監管

  事前審批做減法

  走進剛剛試營業的美伸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佳能醫療的最新設備已集體上崗,人們可以在這裡享受一對一的“一站式”診斷服務。這個集高端門診與影像精密篩查于一體的高端影像診斷中心,已于2019年11月正式獲得由北京市衛健委簽批的醫療機構許可證。“中心的成立,得益於北京市在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過程中實現了從‘重事前審批’向‘重事後監管’轉變,為企業節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佳能醫療戰略合作總監陳楠説。

  我國目前對大型醫用設備實施嚴格的配置審批管理,醫療機構獲得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證後方可購置。其中,甲類大型設備由國家衛健委審批,乙類大型設備由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審批。

  隨著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北京不斷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取消了社會辦醫療機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證核發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大大降低了社會辦醫制度成本,調動了社會辦醫積極性。

  “服務業涵蓋領域廣、行業差異大,我們將切實轉變監管理念,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首都開放型營商環境,聚集更多的高端國際要素,促進北京高品質發展。”閆立剛説。

[責任編輯:王琳]